父亲吕尧臣被紫砂界尊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是“吕派壶艺”的开创者,以独创的“吕氏绞泥”法而闻名,备受业界尊敬。父亲虽然严厉,但思想却很开放,他鼓励吕俊杰不必拘泥一家,也不必学自己,要有开放的胸怀,博观约取,大胆创新。有时候,他自己的设计思路会让吕俊杰提意见,吕俊杰做的壶也常常拿给父亲指点。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吕俊杰很快掌握了基本的紫砂制作技艺。但与此同时,他也慢慢意识到,做壶绝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技能”更多是手上功夫,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终究很难有大的突破。
于是,1988年,在父亲的支持下,他负笈北上,进入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跟随著名陶艺泰斗张守智教授,以及杨永善、陈若菊等老一代蜚声海内的陶瓷界大师系统学习美学、素描、绘图、设计等基础理论。
艺术是相通的,每一把壶的设计、创新,都有理、有法,有自身的规律,它和书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一样,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律体系。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系统的美学理论学习让吕俊杰对过去三年的技艺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慢慢开始融会贯通。
回到宜兴后,吕俊杰同父亲共同成立了“醉陶居”紫砂艺术工作室,这是当时紫砂界第一家个人工作室。现在,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随处可见,但在20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为主的时代,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有前瞻性的创举。
在父亲吕尧臣看来,紫砂艺术未来一定要走个性化传承之路,不可能是工厂化、粗放的教学方式。紫砂艺术,需要每个人体现独特风格,不然就仅仅是做一把壶而已,跟艺术无关。
红色系列《风骨》
他还提出“功在壶外”的理论,他认为技术仅仅是基础、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立意,是壶外的文化艺术修养。吕尧臣希望儿子不只关注“艺”,更要注重“道”,艺道并进,才能超越自己,闯出一条超越前人的新路。
父亲的艺术理念对吕俊杰影响颇大,他也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制心一处,在紫砂艺术征途上不停探索。
1993年,伴随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的“紫砂热”,吕俊杰再一次走出去,赴新加坡留学深造,学习西方美学,继而又赴美国、法国、瑞士、韩国等世界各地文化中心深研西方艺术、参展、交流……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进一步开阔了他的视野。
取法乎上,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家学陶染,学兼中西;几十年的厚积薄发,艺道并进,吕俊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和独特艺术理念,一步步奠定了他在紫砂艺术界的卓越地位。
2010年,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院等单位主办的“吕俊杰紫砂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吕俊杰成为中国美术馆历史上首位举办紫砂艺术个人展的艺术家。
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这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上首次紫砂艺术个人展,我们把机会给了吕俊杰,是由于他的作品让我们得以从感性的观赏和知性的领悟两个角度熟悉他立足传统、开拓紫砂艺术新境界的创造精神。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家的永恒课题。吕俊杰的原创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立足传统”“开拓新境”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1.2010年中国美术馆“吕俊杰紫砂艺术展”现场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