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由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王兴华主持。首先王兴华详细介绍了王颖生教授在中国画、壁画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强调了讲座的重要性,希望师生通过讲座能够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国画及壁画创作方面有更大的提升与拓展。
此次讲座王颖生教授从“壁画之理”的角度切入主题,深入浅出地为师生阐述由宋至明的壁画理法传承以及对当下壁画创作的影响。
首先,王颖生教授阐述了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文化与艺术价值。壁画发端于远古,兴于秦汉,蕴于魏晋,成于唐宋,延于元明,沉寂于清,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完整的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构筑了遗世独立的恢弘篇章。传统壁画在宋以前一直代表着国家意志,绘制于宫廷庙宇,表现朝纲礼乐或人伦教化。后因宋代市民文化与文人画的兴起,壁画走入寻常百姓家中,绘制壁画也沦为民间匠人的生存之道。壁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自宋之后再无根本改变,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而曾代表中国正统绘画的壁画在清代也几近泯灭,可谓“一部美术史,半部匠人泪”。
随后王颖生教授以时间为线索,从“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绘制规范化的形成”“宋代壁画绘制的官方运作机制”“元代壁画绘制机制”以及“明代壁画绘制机制”四个方面讲授了蕴含其中的“壁画之理”。
最后,王颖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在文人画成为中国主流绘画以后,中国绘画在敷色及颜料研制上渐行渐弱。近百年来中国引进西方学院教育体系,将中国画教学纳入其中,在色彩体系的传承与颜料发展上也未随着教育体系的转变而有根本改变。他强调,当下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溯源与梳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应该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与材料的深度发掘与拓展应与时代同步。
讲座内容详实精彩,现场气氛热烈,赢得了青年教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赞誉。通过此次讲座,师生们对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的审美、理法、绘制技法等方面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
(来源:西美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