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
北京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国宋庄陶瓷协会
中国宋庄雕塑协会
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北京一辰清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策展人
吕品昌
执行策展人
钞子伟
学术主持
宋伟光
展览统筹
徐嘉敏、钞子艺、黄镇
顾问
周国桢、隋建国、孙家钵
主任委员
吕品昌
副主任委员
郅敏、钞子伟
成员
吴越申、董博、王少军、方力钧、郑宁、刘正、左正尧、朱乐耕、陆斌、李见深、远宏、周光真、邱耿钰、宋伟光、夏和兴、马佩、黄胜、赵兰涛、陈烈汉、吴永平、陈进林、钞子艺、黄镇、丁易名、熊开波、马军、邢之
协办单位
北京国中陶瓷馆
北京陶瓷艺术馆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美术馆
北京通州文旅协会
艺高百利艺术展览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
学术支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陶瓷院)、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陶瓷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易名、马军、王少军、王世刚、王忠全、王京成、王俊远、王艳艳、王浩龙、王爽、王登、方力钧、左正尧、白明亮、包筱瑜、冯都通、冯澍、司秋利、吕品昌、吕琼雯、朱乐耕、朱尚熹、朱勇、任峰、刘士铭、刘丹华、刘正、刘志军、刘保雷、刘浩然、刘谦、刘颖睿、安然、孙晓晨、孙家钵、苏献忠、李见深、李占洋、李伟、李冰、李庆利、李南南、李燕蓉、杨帆、杨志、丽莎、时子媛、吴茜、邱耿钰、余剑锋、张三聪、张婧婧、张琴玉、张琨、陆斌、陈云贵、陈君、陈金旺、陈洁、陈烈汉、邵长宗、郅敏、罗瑾、岳峻、金文伟、周国桢、周璇、庞少贤、郑冬梅、郑宁、郑智君、孟胡蝶、孟福伟、孟德武、赵兰涛、赵俊璞、刘梦佳、郝伟乐、胡学富、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施琳琳、姜波、姚永康、耿雪、夏和兴、夏学兵、柴国良、张馨月、徐结根、徐悦涵、郭宝寨、唐珂、涂志新、黄山、黄伟红、黄细乐、黄胜、黄美尧、黄敏、曹春生、曹智勇、康新科、董琳、蒋汐、韩文明、景怀宇、谢长敏、谢璇、喻建辉、詹伟、蔡梅之、谭斌、熊开波、戴雨享、戴耘、魏华。
小时候受长兄影响,我常常覆纸勾勒《芥子园画谱》和《马骀画宝》中的铠甲武士和佛像,还喜欢用泥巴来捏塑。四川的摩崖石刻资源非常丰富,我家乡附近就有好些摩崖石刻,每每闲暇时前往玩耍耳濡目染,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上中学,一位笃信佛教的阿姨找我订制一尊菩萨捐给成都的昭觉寺。在暑假一个月里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件正式作品——木雕地藏王菩萨。送达昭觉寺后,恰逢一群浙江东阳木雕匠人正好在雕刻一尊巨大无比的室内千手观音。第一次看到如此庄严宏大的木雕心生震撼,随即拜东阳木雕大师傅潘朝斋先生为师。自此以后寒暑假均待在寺庙,跟着师父以及师兄弟们学做木雕佛像。从粉本转印、钻孔线锯、榫卯拼合、直到凿形刻像,在长达近六年的过程中系统的掌握了东阳木雕和贴金彩绘等传统东阳木雕工艺技法,成为了标准的木雕匠人。
几年后高中毕业,因对雕塑的喜爱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长达五年的系统专业教育使我对雕塑的理解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毕业后,听从龙太成老师的建议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任教,开设了传统木雕课程和传统泥塑课程。这期间我着迷于新奇的陶瓷材料,高岭土矿石粉碎淘洗成瓷泥,经过窑火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瓷器,这是一种物质的转化;加之陶瓷成型方式的不一样也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创作《家园》、“同脉生息”等系列作品。这期间用物质循环的观念来比拟人生进行创作,探索这古老材料的各种可能。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思维需要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于200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吕品昌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立足当代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继续深入对传统雕塑理论系统学习研究,并在创作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创作了《循环物语》《鱼之惑》等系列作品。其间,借一机缘,组建团队对全国皇陵神道雕塑进行了实地测绘,行程万余多公里,拍摄了九千多张带标杆测量的照片视频资料,并整理完成《神道雕塑》样书,对我国的神道雕塑做了系统的量化考察和数据收集。历时一年左右的考察,无数的神道石仲翁那种肃穆、宏大、庄严、沧桑感受给予我无限震撼,至今历历在目。
这些年在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由于传统雕塑教学与研究,我创作了《孔圣》《彭祖》《慧能》《达摩》等华夏贤哲系列作品。还开始了中国传统肖题材的创作,比如《庚子鼠君》《辛丑牛君》等。传统雕塑的研习好比是与高手过招,而创作则是在巨人的肩上再向上生长。既需要有历史脉络的继承也需要保持个人特质和时代特征。因此中国传统雕塑是一个漫长的继承伴随变异创新的过程,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性,还需要保持探索的好奇之心。另外,我的自由创作与生活更为密切,也是基于多年创作逻辑的一种自然生发。《寄居》《游离》《万物生》等系列作品就是我对人生状态的一种理解与表达,毕竟艺术表现的是生活。
回望这些年,为初心为追求理想而感到幸福,尤其在创作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并浸润其间非常的舒适。艺术之路上践行,唯有不断地跟自己真诚,不断地探索,才能在理想的自由中遨游,观心观性,照见自我。
(文/李冰,摘自《践行中寻找自我——我的从艺之路》)
参展作品欣赏
《惑燎》 陶瓷 20cmx17cmx24cm 2005年
相关艺术作品欣赏
陶艺系列作品
《大地 生命 熔》 陶瓷 66cmx35cmx40cm 2003年
《同脉生息·渡》2002年
《觅径》系列 彩绘陶 50cmx26cmx24cm 2016年
传统雕塑造像系列作品
《禅宗六祖慧能》彩塑 2017年
《华夏贤哲—六祖惠能》铸铜 19.5cm×16.9cm×10.5cm 2017年
《佛头像研究》铜 35cm 2013年
《空度》铸铜 33cm×28.3cm×15.3cm 2013年
《庚子鼠君》铸铜 2019年
《辛丑牛君》铸铜 2020年
《壬寅虎君》铸铜 高19.8cm 2021年
《癸卯兔君》铸铜 高19.8cm 2021年
《华夏贤哲系列——彭祖》2018年
《孔圣》 55cmx47cmx59cm 2015年
《华夏贤哲系列——达摩》铸铜 80cm 2020年
《立姿菩萨》铸铜 高68cm 2014年
《水月观音》 铜 高198cm 2014—2018年
《阿弥陀佛》铸铜 高 218cm 2021—2023年
其他作品
《盛世·逍遥》纸泥彩塑 81cm×161cm×73cm 2019年
《盛世·逍遥》纸泥彩塑 81cm×161cm×73cm 2019年
《家园》树脂着色 2001年
《家园》2005年
《失衡—欲》综合材料 2011年
《万物生》铜 2013年
(来源:宋庄陶瓷协会)
艺术家简介
李冰,1975年11月生,四川仁寿人。2000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同年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彩塑艺术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