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
北京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国宋庄陶瓷协会
中国宋庄雕塑协会
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北京一辰清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策展人
吕品昌
执行策展人
钞子伟
学术主持
宋伟光
展览统筹
徐嘉敏、钞子艺、黄镇
顾问
周国桢、隋建国、孙家钵
主任委员
吕品昌
副主任委员
郅敏、钞子伟
成员
吴越申、董博、王少军、方力钧、郑宁、刘正、左正尧、朱乐耕、陆斌、李见深、远宏、周光真、邱耿钰、宋伟光、夏和兴、马佩、黄胜、赵兰涛、陈烈汉、吴永平、陈进林、钞子艺、黄镇、丁易名、熊开波、马军、邢之
协办单位
北京国中陶瓷馆
北京陶瓷艺术馆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美术馆
北京通州文旅协会
艺高百利艺术展览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
学术支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陶瓷院)、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陶瓷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易名、马军、王少军、王世刚、王忠全、王京成、王俊远、王艳艳、王浩龙、王爽、王登、方力钧、左正尧、白明亮、包筱瑜、冯都通、冯澍、司秋利、吕品昌、吕琼雯、朱乐耕、朱尚熹、朱勇、任峰、刘士铭、刘丹华、刘正、刘志军、刘保雷、刘浩然、刘谦、刘颖睿、安然、孙晓晨、孙家钵、苏献忠、李见深、李占洋、李伟、李冰、李庆利、李南南、李燕蓉、杨帆、杨志、丽莎、时子媛、吴茜、邱耿钰、余剑锋、张三聪、张婧婧、张琴玉、张琨、陆斌、陈云贵、陈君、陈金旺、陈洁、陈烈汉、邵长宗、郅敏、罗瑾、岳峻、金文伟、周国桢、周璇、庞少贤、郑冬梅、郑宁、郑智君、孟胡蝶、孟福伟、孟德武、赵兰涛、赵俊璞、刘梦佳、郝伟乐、胡学富、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施琳琳、姜波、姚永康、耿雪、夏和兴、夏学兵、柴国良、张馨月、徐结根、徐悦涵、郭宝寨、唐珂、涂志新、黄山、黄伟红、黄细乐、黄胜、黄美尧、黄敏、曹春生、曹智勇、康新科、董琳、蒋汐、韩文明、景怀宇、谢长敏、谢璇、喻建辉、詹伟、蔡梅之、谭斌、熊开波、戴雨享、戴耘、魏华。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人生在世任谁也逃不过生活这个大染缸。我们被世间的万物所塑造。即便有时并不自知。我们的原生家庭,文化的差异,意识层面的内在成长等等。这些因素塑造了人本身当然也包括艺术家,塑造了艺术家手中的表现形式。就我个人而言,从09年至今创造的“轻花系列”,“一花一世界”,“山花野草”等作品反应了我当时的一种平凡的心态。“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威廉.克莱尔)”轻花系列作品是可以生长的陶瓷雕塑——作品的任何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生长出新的花朵或根茎。所以理论上说这一系列作品可以做成无限的大,有如野草串根儿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品主要采用纯手工制作的陶瓷串珠和随手可得的一些材料.其方法为将陶瓷等串珠用铜线连接起来。编织成一棵棵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卑微的生命——小野花。
我2009年的硕士毕业论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女红——精英之后的自在之境》就主要论述了中国女红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展现出的艺术之纯粹性境界。在精英消解之后的大众文化背景之下,女红成为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每一个手工爱好者所把玩并享受的对象。通过研究女红创作者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文化阶层下不同的社会心理表现,推导出女红这种看似以实用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却具有了艺术创作所追求的至高境界——逍遥自在。这里具体探讨了几个问题:手工艺与艺术的区别和联系;匠人与艺术家的身份定位;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转换关系。纵观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西方主义的后殖民主义对我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到本世纪初的艺术市场的泡沫化冲击。当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表现为艺术史终结之后的去精英化,使得一部分艺术家意识到我们的当代艺术不再是他者的眼光(满足西方对东方遥远的想象),而是流淌在自身血脉里千年不断的文化自信,一种抛开外界一切干扰的心如止水,在艺术创作中自得其乐的享受。女红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凸显出她迷人的艺术魅力。我的这一些列作品主要是抛开艺术创作的功利心,以讨好自己为目的的创作方法。如果我是一棵不被关注的野花野草,也要在角落里有自由思想的绽放。
(文/郑冬梅,摘自《生命瞬间,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幸欣赏冬梅近作,不由吟起《诗经》·《国风》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来,《诗经》多以物起兴,咏叹生命。冬梅以微花为媒介,传达艺术家的心灵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悟。
倪瓒曾有诗云:“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一朵小花,即是圆满俱足的世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是超越了对象化的世界,与世界融为一体。冬梅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直面脆弱生命的繁华,咏叹转瞬即逝的寂寥,实现她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既然生命如此单薄,何不让思想茂盛?朵朵易逝的繁花,在冬梅的艺术世界中获得了物态的永恒,并不停地激起受众精神的涟漪。越过作品中惊叹的技艺和美术的法则,状溢目前的是艺术家直面生命意义的勇气。且不说北国女子的南下寻梦,亦不说中央美术学院与西弗吉尼亚大学双硕士的学术洞见力,却以虔诚的心境面对艺术,回到生命静养的原初状态,低声沉吟,“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语)!她用沉寂的心境与灵巧的双手,无数次地触碰着瞬间永恒的神话,在火与土的交锋中绽放艺术家自我生命的能量,散发着叫人不可躲避的光芒,践行着“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语),不断实现心灵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共享。艺海揖舟,生命回环,冬梅的艺术坐拥取之不尽的源泉!
(文/陈玉)
参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