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广东美术馆联合徐悲鸿纪念馆推出“往来千载——悲鸿”纪念展,展出73件传世名作及大量手稿、信札等珍贵文献,系统梳理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脉络与精神内核。值此展览之际,广东美术馆特邀多位在美术史和艺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展览以及徐悲鸿的艺术革新、家国情怀,及其与岭南文化的互动,展开深度探讨。
本期“徐悲鸿特展·名家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为大家介绍本次展览在导览路径、呈现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并站在个案研究的视角,深度解读徐悲鸿相关研究对于我们回顾历史与思考当下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编者按
广东美术馆以徐悲鸿先生这个大展作为新馆开馆展览之一,是让大家重新回到20世纪美术变革史中,来认识这种变革和岭南的一种深刻关系的重大成果。因为在徐悲鸿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得到岭南画派,像高剑父等人的一些影响。高剑父有关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这样一种理念,也影响了徐悲鸿。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做了很好的艺术策划和创新处理,比如说,在展览的回廊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先生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向观众致意,向观众微笑,这就让有关徐悲鸿的画面和徐悲鸿的照片,能够生龙活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毫无疑问,从展览的策划上来讲,它是一次很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