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言情言志多奇思——读蒿峰诗作有感

言情言志多奇思——读蒿峰诗作有感
2025-05-09 15:31: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至今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彩、最华美的部分。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表述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孕育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当前,我们致力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生活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创造和富足,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提升和持守。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科技,没有人文,只有物欲,没有涵养,是肯定不能够持续和发展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绵延不断的诗歌长河,承载着道义之魂,闪现着智慧之光,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展示着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近年来,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全国诗词团体、诗词刊物、诗词活动大量增加,诗坛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这是我们伟大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国运兴则文运兴”也!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风淳厚,自然也是诗词之渊薮。孔子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历史上山东著名的诗人词家灿如繁星。如建安七子之王粲、刘桢;唐宋时期之房玄龄、崔融、鲍照、王禹偁、党怀英。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苏轼、苏辙、曾巩、范仲淹或仕宦,或侨居山东,留下了数不清的佳作。南宋以后,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攀龙、李开先、王士禛皆领袖诗坛,在文学史上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当代的山东诗坛,仍然延续着绵长的诗词根脉,根深土沃,蔚为大观。诗词创作活动繁多,诗人佳作不断涌现。

山东的蒿峰同志是位历史文化学者,他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过历史研究论文。同时他又是一名政府官员,长期担任山东省政府的秘书长,工作异常繁忙。所以,当他的《云起楼诗存》送到我的手上时,读着书中660余首诗词,我觉得十分不易。他提出让我为这本集子作一序言,我便欣然应允。

通读全稿,我觉得这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平的诗词集。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01内容非常丰富

640.png

书中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异彩纷呈。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烈赞美,也有对异国风光的细腻描绘;有对我国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生动记录,也有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深刻分析;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情歌颂,也有对社会上丑恶现象、不正之风的无情揭露;有对亲情友情的倾心吐诉,也有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思考和感叹。这本集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四十年祖国的伟大变革和作者本人在这一伟大时代的求索和奋斗,难能可贵。“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人白居易的千年古训,也是历代有追求、有操守的文人骚客富于历史使命感的集中体现。

02厚重的历史感

178283ff9aaa6b332771246816d120a.jpg

作者是明清史专业硕士。读这本诗集,可以感受到一个历史学者宽阔的视野和对历史的敏感。中国的诗,历史上就有记史的传统。以诗记史,表达诗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感悟,使作品更加深刻形象,富有感染力。诗集中,《七律·汶川大地震》《七绝·山东农村改革发展杂诗》《古风·苏联解体》《五律·写于九一一次日》等作品见证了中外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为历史留下了诗词的表述,也在历史的瞬间留下了诗词的精彩。诗集中还有一批直接描写历史的作品,如《七绝·明清山东人物赞》《七绝·革命史迹纪念地参观琐记》等等皆以史入诗,抒情澄怀,寄托了诗人的情操和抱负。正如清人沈德潜所云:“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己有怀抱,借古人事以抒写之,斯为千秋绝唱。”(《说诗晬语·卷下》)诗集中怀古作品为数众多。如《七律·沛县歌风台题壁》《七绝·西泠谒秋坟》《风流子·过徐蚌》《古风·圣彼得堡感怀》等,则是秋日登临,心有所寄,感叹世事沧桑,抒发胸中块垒之作。

03强烈的责任感

f52cc7c28bdf2f7837db4ad16eacdcf.jpg

中国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制,无不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莫大责任。士大夫如此,匹夫亦如此。作者是共产党员,是政府官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章。这些作品是他坚守信仰、不改初心的体现。其中,有对党的事业的歌颂,有为祖国建设成就的欢呼,也有对社会改革进程中一些不健康,甚至丑恶风气的批判。诗集中有一批作品,如:《古风·农民负担调查报告书后》《古风·建房歌》《古风·行路难》《九张机·数字问题》等都能直面问题、大声疾呼,足堪警世,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五绝·急赴某市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现场》《七绝·5·12大震值班通宵》《五绝·夜深赴长清山火现场施救》等则表达了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和坚守,成为作者表现时代风貌的重要作品。

04真挚的感情表达

2f98a3227201dab240671b6c3d27194.jpg

中国的诗歌重在“言情”和“言志”,而“言情”和“言志”贵在一个真字。“诗非异物,只是一句真话。”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亲友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体现在吟咏,便是真情诗意的表达。诗集中有很多作品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将美景化为佳句,雄浑开阔、意境澄明,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真爱。诗集中《五绝·苦旱》《七绝·田父吟》《七绝·东平一饭》等作品,对天灾人祸造成的民生痛苦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群众的真情关注。《五绝·故乡》《七绝·回乡》《七绝·客旅》等作品则刻画了离乡游子对故土家园的深情眷恋。《七绝·梦醒西寄》《七绝·闻妻儿东归》《临江仙·怀父》《永遇乐·悼外祖母严太夫人》《七绝·送友人》等作品婉约抒情,表现了作者对亲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关爱。“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清·吴乔《围炉诗话》)。信然!《七律·感事》《柳梢青·感秋》《沁园春·记梦》这类诗词,作者则敞开胸襟,描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忆,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文情怀。

05深厚的文字功底

9c6a88b416d7703313a88f9b7f1bb40.jpg

诗词是文学之母,是文学的精华,也是文字的最高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诗词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和声韵。写好古典诗词,不但要有生活的积淀,有情有志,还必须掌握诗词写作的基本规律和规则,这就是“情”与“辞”的统一。作者在这方面是有良好基础的,他对抒情言志,起承转合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因而在实际创作中就能够收放自如,歌行流转、奇思迭至、佳句纷来。在使用新声韵方面,作者也进行了深入探索。本着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为更加便于表达所思所想,作者在小部分诗作中使用了邻韵通押,亦有个别作品使用了新声韵,使表达手段更加丰富。这里也应当指出,诗集中也有个别作品格律不太严谨;有的诗句过于直白,显得太露;有的地方炼字不够,表达略显草率,不够精达。有待于作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磨炼和改进。

最后,我要说的是,蒿峰同志的诗词创作是执着勤奋的。诗集中所收作品起于1980年,止于2018年。三十八年间,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能够不间断地学习创作,难能可贵。纵观我国数千年诗史,留下千古名篇的诗人,大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也就是知识分子和官员队伍。他们身处社会管理运作的第一线,熟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社会现实和民风民情。因而许多作品就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想,今天也应提倡和鼓励那些爱好诗词且有一定基础的人们,大胆地拿起笔来,在工作之余,搞一些诗词创作,抒发家国情怀,丰富美好人生,并为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的恳切期望。

文/郑欣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山东诗词学会)

诗人简介

蒿峰广东纪游三十二首 | 万家灯火如星薮,指看珠江入海遥

蒿峰,长期在高校和政府机关工作。现任山东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两届山东省优秀诗人,齐鲁诗词名家。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发表历史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听它们讲》《故圃杂花》;诗词集《云起楼诗存》《云起楼诗存续集》(上、下册)《山左履痕》《己庚草》。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蒿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