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2日,我乘坐高铁于15:43分到达济南东站。马总驱车接我的路上说:“我已经与我邻居戴月局长约好,咱们直接去拜访一下吧?”我欣然应允。
我在5月25日的《纪念辛弃疾诞辰885周年之二——辛弃疾故居》一文中说过,那天参观《辛弃疾纪念馆》时,辛弃疾出生地四风闸村党支部书记王如虎就说:“没有当年济南市历城区文化局局长戴月,就没有今天的《辛弃疾纪念馆》。”当时,我就有了择日拜访戴月局长的愿望。
二
与王如虎书记分手后,我就开始着手了解这位建设“辛弃疾纪念馆”的功臣——戴月局长。
戴月,1947年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区的一个翰墨世家。书法艺术家,古文字研究学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山东省书协第四届理事,济南市书协副主席、顾问,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山东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立项项目《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的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客座教授。
因为年龄的原因,网上已经难以搜到退休近20年的戴月局长的从政资料,更多的是他的书法研究、古文字研究等信息了。
三
戴月先生早年得著名金石家徐鹤年先生启蒙,师承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和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崧教授,书风纯正,尊古不泥,承传有新,是蜚声当代的学者型书法家;其书法艺术遒劲且显自然,灵动又现端庄,作品渗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具有较高的鉴赏、收藏与学术价值。
戴月先生在金文研究领域的学问尤其精深,先后出版了《金文的识认与书写》、《戴月说文释字》、《古文字书法疑难用字汇》、《戴月金文书法字帖》、《戴月书法篆刻作品集》及近期出版的大型工具书《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上下集)等。
戴月先生也很重视交流与培训,曾在全国第一届书法教师培训、山东齐鲁大讲堂及相关单位进行过交流、培训等授课活动。
四
1997年3月,华夏第一石塔——四门塔佛头被盗,时任新华造纸厂党委书记、厂长的戴月先生终于用一年时间使得工厂实现扭亏为盈的时候,就被上级组织和领导点名担任历城区文化局局长,上任伊始就成立了历城区文物局并兼任局长,临危受命两局局长的他,由此开启了保护历城区历史文化的新篇章,直到退休前陆续建设及保护了主要包括四门塔神通寺、九顶塔、辛弃疾纪念馆、灵鹫寺、华山华阳宫、子房洞和探幽天齐庙、大辛庄殷商遗址以及毛主席视察山东农科院纪念地等,完成了诸多文化遗址的恢复与保护,为历城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谈到四门塔神通寺(古谓朗公寺)。他说神通寺当时是山东的佛教中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北周保定年间周武帝大规模灭佛运动中,神通寺被大火焚毁,一千多年来仅存其大殿台基,因是国家级文物,不得当地乱毁和改造。他任职后征得山东省文化厅领导支持,往北京国家文物局报批了异地重建方案,终于于1999年在神通寺古台基南400多米的中轴线上重建了神通寺。由于四门塔神通寺的历史价值有较高知名度,建成开放后的第一年,门票售出就八十多万元(重建前门票仅年入十万元左右);第二年门票达到了二百万元左右,直接带动了历城区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的重要亮点。
谈到华山华阳宫,他说这是他退休前计划最后一个要建设的文物景点。华阳宫坐落在华不注(俗称华山)东山腰下,历史上称为济南最古老的道观,被誉为“历下胜景,济南巨观”。华不注山(华山)是历代文人墨客常光顾的文化圣地,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唐代诗仙李白曾两次来华不注,并留有不少赞美华不注山的诗篇。宋代诗人曾巩,尤其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以及刻在趵突泉东源堂前他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诗句,至今为世人观览。但是,华阳宫多少年来一直被用做山东化工厂的药品仓库,院内杂草丛生,杂物乱堆乱放,古建筑严重损毁。从保护拯救文物、利用好文物出发,他直接找到山东化工厂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出诉求,你来我往拉锯近两个多月的谈判协商,才使山东化工厂搬出仓库,将一个古旧的华阳宫交到他的手上。正值计划修复之际,遇到资金难题,区领导权衡利弊,遗憾地将华阳宫交给了市文化局接管。今日华山风景区已建成开放,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风景区游人如织,山水交织,风景如画,已成为济南市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风景区”。他还说:“我已在多个场合、多次提议,赶快从行政区划角度,将华山改回其正名——华不注山,现在领着外地人说去华山,好多人以为我们是在模拟五岳华山的人工造山呢!”
谈到子房洞(张良,字子房,西汉大将军),他说子房洞位于历城区高而乡铜璧山腰,腰下有“子房庙”,供有子房大将军像。东不远处有张良墓,更有不少美丽的传说故事。此处山清水秀,是一处极好的景观圣地。但在那“不平凡”年代,庙宇被毁,几近塌落。戴月局长他们在2000年进行了报修,才使得“子房庙”留存下来。有历史文化的支撑,使当地也建起了子房洞风景区。
听戴月局长如数家珍地介绍历城区的历史文物,真是一场震惊。他说还有像历城区港沟西邢村的灵鹫寺,大殿塌毁。历城区彩石的唐代大宰相房玄龄父亲的“房彦谦墓”,墓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书作——这是及其珍贵的史料,由于常年任人拓片书法,暴露于野外,也是损毁严重。戴月局长他们都及时报修,使历城文物得以保护、重获新生、重放异彩!
五
谈到辛弃疾故居的修复重建,戴月局长更是神情激奋。他说辛弃疾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留下6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21岁就加入了抗金义军。他出生在历城区四风闸村,更是历城人民的骄傲!建设辛弃疾纪念馆是一个人心所向、皆大欢喜的事情,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当时刚刚完成了重建四门塔神通寺的建设,就立马着手辛弃疾故居的工程。辛弃疾纪念馆一期工程始建于1996年,中途因种种原因,在圈好地基、刚开工不久就停了下来,一停就是一两年,成了烂尾工程。整个工地杂草丛生,甚至有村民在里边养起了猪......面临这般残状,他毅然决然做出开工决定;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就靠着东拼西凑;他常常是处理完局里工作第一时间赶到工地。2001年8月,辛弃疾纪念馆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
当时辛弃疾纪念馆开馆可谓声名远扬、热闹非凡,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诸多领导纷纷前来参观指导,还有一些学校和企业组织学生、职工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济南钢铁厂工会、周边不少学校和他们签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山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的瓢泉是辛弃疾老年居住的地方,与济南市历城区辛弃疾出生地建成友好单位,两地相互交往、考察学习。
辛弃疾纪念馆多年来收存了大量辛弃疾的史料、书籍和国内著名书画家的真迹墨宝;矗立在前庭的辛弃疾雕像是山东省著名雕像家张玉林设计制作的;前门牌坊五个大字“辛弃疾故居”是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所书;中厅影壁“稼轩故居”四字是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书。后来,随着他的退休,加之辛弃疾纪念馆在前几年从历城区又划归其他部门管辖,由于疏于管理,辛弃疾纪念馆、辛弃疾故居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我问戴月局长:您近年去过辛弃疾出生地四风闸了吗?他说:“近几年我去过辛弃疾纪念馆一次,让我很为伤感,这么好的一处名胜故居,却......”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只是不停叹息“太可惜!太可惜了!”
他说:“我能理解当今追求GDP时代的这一现象,可辛弃疾纪念馆、辛弃疾故居的社会影响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呀!当年,济南泉城广场落成后,我找到市政府相关领导,说泉城广场上的12位齐鲁名人雕像和两组《圣贤史迹图》不能没有济南‘二安’的辛弃疾啊,辛弃疾不但是伟大的词人,更是伟大的爱国将领啊!领导说‘方案已确定了,有易安李清照就行了。’当时的心情难以表述,只能作罢。”
戴月局长对我说:“我年龄大了,没有年轻时的气盛了!现今,看到伟大词人辛弃疾纪念馆日趋冷落、荒废,我已无力呐喊了!只愿尽快使辛弃疾纪念馆在弘扬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方面发挥作用。”
六
戴月局长说,“我周边的人都知道我念念不忘辛弃疾的心情,他们当时安慰我说洪家楼广场开工建设后,将会把辛弃疾的塑像树立在广场中央。”他说:“
我退休快20年了,对历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当时建议区领导在建好广场后,在广场上塑起辛弃疾雕像做为咱历城的历史名人代表。可是正值我年满到退休时节,一些设想也就放下了。我寄希望洪家楼广场将辛弃疾雕像竖立起来!”
我非常理解戴月局长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不甘放下的期待!我对戴月局长介绍了为纪念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诞辰885周年,由山东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会长方宏建教授担任总策划和出品人,张永红作曲、方宏建演唱、孙轶编曲制作并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辛弃疾词·艺术歌曲九首》首发式暨作品演唱会的基本概况。
我与戴月局长交流到了最后约定,择日由我牵线搭桥,戴月局长与方宏建书记为辛弃疾而相见、相聚、相诉,探讨如何把传播辛弃疾词作与演唱辛弃疾词歌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辛弃疾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
2025年7月13日,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在“人文府第、学者之家”山大人的会客厅举行了“纪念辛弃疾诞辰885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人员包括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会长方宏建、副秘书长谷传甫、常务理事孙云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张万民;历城区文化局原局长戴月、历城区慈善总会会长孙德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寿文化艺术委员会会长赵玉杰、济南市历城第六中学副校长张万发;寿文化济南工作室主任滕丕田,铭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国贤。
座谈会上,方宏建会长介绍了《辛弃疾词·艺术歌曲九首》的创作心迹,戴月先生介绍了《辛弃疾纪念馆》的建设历程,与会代表围绕着纪念辛弃疾诞辰885周年这个主题展开了座谈。方宏建会长向戴月先生等与会人员签名赠送了《辛弃疾词·艺术歌曲九首》,赵玉杰会长向方宏建会长回赠了“寿”字书法一幅。最后,方宏建会长演唱了《老年时光》、辛弃疾词艺术歌曲《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村居》。
大家纷纷表示,放眼齐鲁,辛弃疾是济南的一座文化高地,是济南的一个文化符号,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形象代言之一;放眼神州,辛弃疾是山东的一座文化高地,是山东的一个文化符号,是山东这座历史文化省份最好的形象代言之一;放眼世界,辛弃疾是中国的一座文化高地,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是中国这个一脉传承文明最好的形象代言之一。我们作为济南人,我们作为山东人,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深为八百多年前的辛弃疾而骄傲。特别是济南人、山东人,都应该具有对辛弃疾情结的特质,都应该把诞生于济南、诞生于山东的著名“二安”辛弃疾与李清照作为心中的骄傲,以强烈的责任感去弘扬“二安”的诗词文化、传承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使之上升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
大家共同约定,待到今年九九重阳节,一起重访辛弃疾故里四风闸、再去辛弃疾故居、再临辛弃疾纪念馆,真诚的凭吊一代词宗、义胆忠魂辛弃疾!我们不能让文韬武略的辛弃疾在祖籍地甘肃、养老地江西伤心地看着故乡对他的麻木与冷落......不然我们无愧于齐鲁大地的文化大省之美誉!
(文/孙云早,来源:美篇@荒野隐逸)
作者简介
孙云早,笔名荒野隐逸、行者思虑、山野隐逸;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祖籍平度市,出生地青岛市;在青岛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至莱阳市团旺镇,1978年考入大学并于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获西安公路学院工学士学位,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肄业。
在44年工龄中,作为交通行业公务人员20年,2003年12月获批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年,辗转5所高校。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诸多,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记二等功多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多个社会兼职。至今,一如既往秉持“待人真诚待堪称真诚之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原则,继续放大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