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策展人
Nicholas Tsoutas
VIP预览
7月30日至8月1日
开幕活动
8月2日(星期六)1-3PM
展期
7月30日-9月6日
周四至周六10AM-6PM
周二周三私人预约
地址
317 Pacific Hwy
North Sydney NSW 2060
什么是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王国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期间繁荣发展,作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艺术桥梁,它在历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犍陀罗位于一个现今涵盖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的区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丝绸之路是连接希腊化世界、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动脉。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犍陀罗艺术蓬勃发展,在贵霜帝国(约公元30年至375年)的赞助下达到了鼎盛。犍陀罗艺术因其巧妙融合希腊-罗马写实风格、波斯细节和印度灵性而立刻为人所瞩目。该时期的雕塑尤其因其自然主义的衣饰、宁静而沉思的表情以及雕刻精美的叙事嵌板而备受赞誉,这些嵌板生动再现了佛陀生平中的重要片段。
Large Gandharan Figure of Seated Buddha
1st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Schist
72 x 47 x 17.5 cm
展览介绍
本次展出的任建国和张莉夫妇的藏品,其部分造像购藏于一位杰出的澳大利亚收藏家,这位澳洲藏家的家族在1960年至1970年期间从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家以及拍卖行手中购得这些文物;本次展出的另一部分造像是任建国和张莉夫妇近三十年在拍卖行购得的珍贵藏品。这些藏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并被认为是犍陀罗艺术领域最杰出的私人收藏之一。其中许多作品的品质和重要性堪与世界某些最受尊崇的收藏机构相媲美。
这些非凡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犍陀罗的艺术卓越,还反映了定义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精神。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而亲近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边界模糊、思想自由传播、艺术在伟大文明交汇之处蓬勃发展的时代。
Monumental Gandhara Bodhisattva Head of Prince Siddhartha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School
Schist
47 x 27 x 18 cm
展品欣赏
Very Important Gandharan Relief Depicting the Birth of Buddha
1st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Grey Schist
31.5 x 55 x 8 cm
犍陀罗灰石佛陀诞生像公元1-3世纪,犍陀罗地区,贵霜王朝。精雕构件讲述佛陀树下降生,七步生莲的故事。王母摩耶夫人手握菩提树枝站在菩提树下,象征佛陀降生于蓝毗尼森林,佛陀诞生地。构件精湛稀罕。
Very Large and Important Gandhara Stup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Dynasty
Schist Stone
105 x 47 x 48 cm
本佛塔工艺异常精湛,尺寸硕大,意义非凡。塔上雕满佛像,此佛塔代表了古代犍陀罗地区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古希腊造像艺术融入佛教造像艺术的最好范例。佛塔是用来安放佛教高僧大德灵骨的宝地。如此精美体量巨大的佛塔,迄今为止所知在私人收藏中是唯一一件。
Gandharan Standing Buddh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Dynasty
Schist
68 x 22 x 12 cm
犍陀罗灰石佛陀站像,公元2-3世纪,犍陀罗地区贵霜王朝。着通肩僧袍,左手握袍襟,右手施无畏印(右手遗失),表情庄严,站立火供台基之上,两供养人分跪两侧。造像开脸衣饰工艺精湛,代表古代马尔丹地区造像工艺的最高水平Takht-i-Bahi塔赫特伊巴伊,现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马尔丹地区。塔赫特在波斯/乌尔都语中的意思是宝座,巴伊是水或泉,庙堂造像始于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毁于公元七世纪白匈奴。大英博物馆印度艺术馆藏有一尊与本馆相同来自塔赫特伊巴伊的公元2-3世纪高98cm的佛陀雕像。
Gandhara Schist figure of Seated Buddh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Kushan Dynasty
Schist
59 x 40 x 13 cm
犍陀罗灰石佛陀坐像,公元2-3世纪,犍陀罗地区,贵霜王朝。造像精湛,佛陀跏趺坐于莲座,双手掌心向上在两盘腿上作冥想姿势,四个供养人围绕火供。佛陀证道后,异教对此持异。异教徒和村民要求佛陀证实已得道,为此,佛陀通过河神萨拉斯瓦蒂施展各种法术指定半身像代表佛陀升天,脚涌泉水肩喷火焰。两护法-因陀罗大梵天手屋宝傘分立佛陀左右两侧。
犍陀罗历史拍卖记录
2018年一尊公元三至四世纪的灰片岩佛陀头像以27.5万美元在纽约邦瀚斯成交,在随后的几年,分别有各拍卖行拍出81万美元、195万美元、363万美元,乃至663万美元。
收藏家任建国&张莉寄语
我是中央美院七八级国画系学生,受到了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等老先生的指导及中青年老师卢沉、刘勃舒、姚有多等先生教导,在央美时借读了大量海内外文献资料,为此我接触到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三维造像和艺术品等出版物,这些艺术品不只是为我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开阔了我的艺术视野。
几十年来我除了坚持绘画之外,每年我也外出去世界各地和国内写生和参观美术馆、博物馆。
Gandharan Gable Stupa Panel of Buddha
2nd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Schist
35 x 34 x 12 cm
我们开始收藏犍陀罗造像缘由参观澳洲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当时一尊犍陀罗半身石造像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了解到这类肌肉赳赳,面部轮廓鲜明的造像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祇,是佛造像艺术的源头。
我们知道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Large Gandharan Gable relief of Buddha and Great Departure
1st to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ingdom
Grey Schist
75 x 37 x 10 cm
犍陀罗造像来自古代犍陀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这里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这里被誉为“文明十字路口”,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草原文明在此碰撞,是当今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汇处。
我们收藏的犍陀罗造像多来自于澳洲、欧洲等西方国家,他们大多具有对犍陀罗文化、艺术的深刻研究,所收集到的犍陀罗造像形象生动,展现了佛陀兜率说法,乘象入胎,树下降生,王子习艺,宫中娱乐,四门游观,削发出家,六年苦行,降服诸魔,成等正觉,广转法轮,沙罗林入灭。
Gandhara Schist figure of Siddhartha or Thinking Buddha
3rd Century AD
Grandhara Kushan Dynasty
Schist
59 x 33 x 15 cm
自从7世纪佛教发源地的印度被伊斯兰教摧毁后,中华大地就成了弘扬传承佛法的祖庭佛土。就佛教艺术而言,如果我们了解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历史和东进路线,那么对我们学习和研究本土造像有所裨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瑰宝云冈石窟是犍陀罗地区佛教艺术的代表,虽然北魏时代石窟造像已经本土化,然而犍陀罗造像的影响仍然保持到唐宋及更晚朝代。
Gandhara Schist Sculpture of Buddha
1st to 3rd Century AD
Gandhara
Grey Schist
此先,我也曾将以上这件犍陀罗灰石释迦牟尼造像,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这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灰片岩佛像,优雅地站立在莲花底座上,面部表情极为优雅,全身覆盖着宽大的僧伽提袍,左手紧握着袍边。
这次受 Rochfort Gallery 邀请,我们展示了12尊犍陀罗石造像,古代艺术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我相信这些造像一定会给参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文/任建国、张莉)
任建国作为当代水墨艺术家,致力于融合传统中国美学与现代水墨精神。他以抽象表现语言开创“人物山水”画风,作品延续田园意境,深受陶渊明诗意生活的启发,展现独特的东方人文气质。除此之外,任建国亦是资深收藏家。他和太太数十年来致力于犍陀罗艺术的收藏与研究,其犍陀罗系列藏品在学术与艺术界均具有重要影响。
任建国
暖风(2016)
设色纸本, 123.5 x 234 cm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任建国早在1980年代就在学术领域获得关注,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这在那个年代的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
任建国
山外山(2023)
设色纸本, 96 x 178 cm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任建国年轻时便在艺术界取得学术建树,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我们开的饭店》1985年参加了展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早在1982年,任建国的另一组中国画组画《种苞谷的老人》参展北京工笔重彩画展也同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在1981年代的《燕京四景》系列中较早在工笔重彩画领域实验和探索了“现代构成”的绘画语言。卢沉和周思聪两位先生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任建国在1980年代参加的其他重要展览还包括“第六届全国美展”和“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这都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美术史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展览。任建国二十出头就令画坛瞩目,当时最为权威的《美术》杂志于1985年第五期设专栏介绍任建国的艺术创作。同年,任建国获得了北京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表彰。
任建国
夏雨晨钟(2019)
设色纸本, 132 x 65 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从1980年代的工笔重彩转向具有抽象表现的当代大写意,从人物和风俗画扩展到具有任建国个人鲜明画风的“山水画”,任建国在21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中开创了自己崭新的艺术风格。任建国的山水画独特创新,在笔势、笔意以及墨法、彩章之中如意穿行,让心灵拥抱自然,遥接古代绘画特别是北宋山水中的“势气精神”,也体现了画家“胸中自有士气在”的精神品格。在任建国的画中,有一句题画诗曰“秋山千里天朗晴,仙居南谷听虫鸣”,也许这在举重若轻之间诠释了此类山水画的真谛,在山水之“势”中反得心灵之“静”。
任建国作品欣赏
任建国
我们开的饭店(1985)
绢本工笔重彩, 82 x 82 cm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种包谷的老人之十一(1984)
绢本工笔重彩, 18.5 x 15.5cm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凉山城西南(2022)
设色纸本, 97 x 97 cm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五月风(2019)
设色纸本, 65 x 132 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建国
早钟已应南来风(2016)
设色纸本, 65 x 132 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建国
东去春又来之一(2016)
设色纸本, 124 x 237 cm
任建国
南乡风暖(2016)
设色纸本, 123 x 146 cm
任建国作品拍卖记录
任建国
山城暮色(2016)
设色纸本,123.5×238cm
2022年永乐春拍¥310.5万
任建国
岚山秋风清(2016)
设色纸本, 105 x 122 cm
2022年永乐秋拍¥144.9万
(来源:Rochfort Gallery)
艺术家简介
任建国,1957年2月生于北京,著名画家和收藏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1977毕业于北京艺术学校
1978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82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创作《巴蜀纪行》获中央美院叶浅予奖二等奖。
《美术》杂志1985年第五期对他的创作和艺术思想进行专栏介绍。
1985年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曾任光明日报社美术记者、编辑;从1982年至2023年作为国家馆的中国美术馆共收藏任建国中国画作品8件。
1987年至今创作、生活于悉尼和北京。
近年个展:
“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23年北京
“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乡情篇宁波美术馆2024年宁波
“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站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2025年上海
“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杭州站浙江省博物馆2025年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