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骆芃芃 | 龙井雅韵融山水,金石匠心入方寸

骆芃芃 | 龙井雅韵融山水,金石匠心入方寸
2025-08-10 16:55: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最少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保留着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因此,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文化的层面,还具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的高度。

——编者按

新茶牌——龙井

龙井茶乃六大茶类中的绿茶炒青类。

今只说“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产于杭州西湖附近的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和灵隐一带,以狮峰、梅家坞、虎跑最为有名。

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杭州天竺寺和灵隐寺即产茶。上天竺和下天竺产的宝云茶和白云茶应该是西湖龙井的前身。

清乾隆帝精于茶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曾下江南游西湖,游至狮峰山的胡公庙休憩,品尝了僧人送上的当地新茶,拍案叫绝。只见那片片嫩叶“雀舌”相立,茶汤翠绿明亮,轻啜便满口生香。问及何茶,僧人道是小庙自产龙井茶。乾隆帝见庙前一片碧绿,十八棵茶树青翠尽染,诗兴大起,写下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同时封那十八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自此声名远扬,至今屹立不倒。

龙井茶香气醇郁,口感极为特别,一旦下咽,口舌生香,终生难忘。

龙井茶茶形扁平,不同于其他绿茶。其汤色略带微黄,叶片如初生的嫩芽,明黄油绿,口感似有豆香,此乃真龙井也。

龙井茶宜清明前采下,又一说谷雨前采之。如今全球变暖,早已不宜谷雨前再采。龙井茶以泉水泡之为上。

文/骆芃芃,写于2025年8月7日,来源:青草芃芃微信公众号)

骆芃芃篆刻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当代篆刻学学科发展、教学与艺术创作畅谈——“金石为开·第六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研讨会回顾

骆芃芃 I LUO PENGPENG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原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学位)委员会委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

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馆长

曾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篆刻展览。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天翰云章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分别于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举办)、骆芃芃精品展[分别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举办]“美丽中国美丽英国-24节气骆芃芃篆刻书法英国展”等。多次赴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讲学和艺术交流。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编著、主编和编辑有《篆刻基础教程》《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集》《荣宝斋珍藏墨迹精选·吴昌硕书札选粹》(珍藏系列共22册)、《寿山石鉴藏指南》《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作品集·骆芃芃》等书籍百余部,并有《印章是汉字发展的活化石》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骆芃芃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