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将他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著名印学专家去认识的时候,或许会冲淡其篆刻艺术家本色。其实,最初他是由篆刻艺术创作渐渐走向印学研究领域的,他的篆刻创作实践是他印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之一。他的知识结构中比纯粹的考古研究者多了艺术创作这一面,并且他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也从未从印坛卸妆谢幕,忘怀篆刻,而是忙里偷闲,不断有新作问世,在创作中又不断有新的突破,只不过他不太注重展示自己而已。
修身事亲知人
如果说印学研究是艰苦枯燥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完成一个个研究课题体现着人生的价值,那么篆刻艺术创作对他来说则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创造性劳动,是他学术劳顿中的心灵驿站,他在驶刀石面的过程中,在面对一方方朱红的印拓时,无疑会物我两忘,体味人生的精神自由。
知足常乐
慰祖兄刻印已有五十余年,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最大的有古今两面。从他临摹的大量古代印章中可以看出汉印对他篆刻创作的影响力,他从汉印中得到篆刻的基本形质,同时也体味到古代印章所传达出的特殊的金石气。而时人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韩天衡先生。他早期作品篆法、刀法及印面形式明显可以看到这一影响。但这个时间不算太长,后来慢慢在作品的形质上显现出自家的性格。五十年的篆刻创作过程,是个不断变化出新的过程,展示出篆刻取法的广泛与形式的丰富。另一方面,这五十年的过程又是一以贯之的,其技法语言有着独特的“音质”,对篆刻的理解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立性。
荡倭将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