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 策展人康雷谈“现实主义与国家叙事”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 策展人康雷谈“现实主义与国家叙事”
2025-08-21 14:23:2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展览现场

在近一年的筹备中,中国国家画院院领导精心策划,确定了“以史为纲、以艺为体”的策展思路和本次展览的主标题名称——中流砥柱,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确保了展览在艺术性和历史性上的双重高度。画院的所有工作将紧紧围绕展览主旨展开,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铭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的伟大功勋,宣示中华儿女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国国家画院院领导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全方位的统筹和工作部署后,画院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来自国防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对展览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拟定了严谨饱满的展览结构,划分为“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个章节。

为确保创作质量,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学术活动:1.在作品的选题内容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梳理抗战史,撰写了186个选题供艺术家参考。2.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特别设置了“特邀创作”与“全国征集”两大板块,形成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展览结构。3.在展览筹备过程中,2025年4月,中国国家画院在京召开“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创作动员会,邀请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分享创作感悟,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本次展览得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各大画院及高校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参展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既包括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力作,也汇集了中青年艺术家的创新之作,展览彰显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传承脉络,更展示了艺术创作的蓬勃活力。

本次展览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国家叙事的特点:

现实主义是历史叙事的必然选择

现实主义艺术的核心在于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在抗战题材美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艺术家必然的创作态度——深入历史,以严谨的笔触还原抗战的艰辛与荣光。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抗战题材创作构成了独特的艺术谱系。艺术家们以画笔为武器,既忠实记录历史现场,又通过艺术语言的提炼升华,将民族记忆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图像。

其中,吴作人的速写组画《重庆大轰炸》,第一幅描绘了轰炸前嘉陵江畔的宁静景象,江面波光粼粼,第二幅则记录了轰炸瞬间的状态,画面中浓烟滚滚,建筑物倒塌。艺术家用颤抖的线条和急促的笔触,真实记录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这种即时性的描绘,超越了照片的客观记录,融入了艺术家的情感体验,使观众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战争的场景。在后来据此创作的油画《重庆大轰炸》画幅背面,吴作人写上了日期为“廿九年八月廿日”即1940年8月20日,这是时间和文献彼时彼地最真切的记录。画家自己要记住这个日子,无意之中却完成了文献与作品的相互对照。用今天的眼光看,他的这一作品无疑具有“图文共义”的当代艺术特征。王盛烈的中国画作品《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是鲁迅为纪念声援“一二·九”运动所言。杨力舟和王迎春合作的中国画作品《火线上的姐妹》的画面中,嶙峋的岩石象征着坚韧的民族性格,这种象征手法并未脱离现实,而是基于历史真实,赋予作品更深层的感染力。

图片

吴作人《重庆大轰炸》

图片

王盛烈《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关键词:康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