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石雕工作室主持人赵磊的一件大地艺术作品《蝶·踪》以蝴蝶为创作元素,以花岗岩为材料,在草原坡地展开一幅巨型蝶翼,如同一曲对自然的交响、对生命的颂歌。天津美术学院谭勋教授的《地理艺术计划-托里》将褶皱的巴尔鲁克山脊、深嵌的矿脉与雪水蚀刻的沟壑凝练为大地语言,以新疆托里县为基点,铸就凝视天山山脉的磅礴地质史诗。
左上为赵磊作品《蝶·踪》,左下为谭勋作品《地理艺术计划-托里》,右为董书兵作品《亥时初刻》艺术家供图
在董书兵看来,“荒野”不仅是一个指涉人迹罕至空间的词汇,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精神取向与认知视角,一种审美体验与观念表达,甚至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原则。所谓“荒野的视角”,即以自然为参照,探讨艺术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有限度地从自然中汲取资源,并以对过度索取的自我约束与反哺,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2024年末,酒泉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4A景区;2025年9月,更多游客奔赴新疆托里体验大漠之美。而董书兵,正在向下一个“荒野”出发……
(记者/应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艺术家简介
董书兵,1968年10月出生,男,新疆人,雕塑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马尔卡斯滕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聚焦中国古代雕塑、公共雕塑及数字雕塑领域。
1989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1993年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04年起历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2014年晋升系主任、教授。2016年在甘肃瓜州创作大型雕塑《大地之子》,2023年于韩国首尔举办个展,作品《无界》《风语者》等多次参展日本亚洲大分国际雕塑展、德国杜塞尔多夫装置艺术展。出版《凝住的时空》《雕古塑今》等专著,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设计奖、《雕塑》杂志年度公共艺术奖。2024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副主任,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艺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