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瀑布是最能体现黄河雄风,展现黄河力量的,而且,她的那种冲击力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生动体现。”回忆起第一次到壶口瀑布拍摄的情景,刘福海仍然历历在目——当他站在山坡上,看到滚滚水流像油漆一样倾泻而下,那种声如万钧、气势如虹的震撼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热泪盈眶,头发都直了,也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摄影的根”。后来,壶口瀑布成为刘福海近半生的拍摄主题,他还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出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
济南、壶口往返40余趟,多次遇到危险
“小目标”的实现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尤其是想要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四季分明、丰富多彩的壶口瀑布。
“在呈现形式上有一定难度。”刘福海坦言。他举例,比如想拍壶口瀑布的春天,但壶口瀑布周边几乎全是岩石,很难有季节之分,尽管附近有山,但往往拍山就拍不到河,拍河就拍不到山,全部呈现,又体现不出浊浪滔天的细节。那要如何呈现壶口瀑布的春意盎然?
《中国母亲河·黄河魂》中收录着一幅《春的信使》,该作品曾先后被国家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收藏——照片的一角是刚刚抽条的柳枝,远方是波澜壮阔的黄河。刘福海说,为了找到全新的角度,他曾前后往返十几次,最终才寻到壶口公路岸边处岩石旁边的这棵树,“柳叶的大小也需要恰到好处,太早了拍不出春的色彩,晚了又拍不出生机,只有长到小嫩芽比较饱满的时候最好。另外,光线与天气有关,完全不可控,这是跑了好几次才拍到的”。
摄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刘福海30余年的拍摄生涯中,他和团队从济南奔赴壶口共计40余次,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有时候,为了等一张冰瀑彩虹的照片,他会在冰上趴一个多小时;还有一次为了拍百年不遇的冬汛,他和伙伴们连夜从济南赶往壶口,又冒着严寒,从上午9点等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终于拍到了冬汛的壮美瞬间。
抛开高昂的费用不谈,危险也数不胜数。一次拍摄接近尾声时,刘福海发现自己趴着的身体在飞满泥浆的石头上有点不可控地向瀑布滑去,“当时身边没有可以脱险的位置,我顿时发了蒙。幸好,关键时刻,3位操着南方口音的朋友向我走来,他们急中生智用3条腰带互相连接抛给我,我抓着腰带顺势爬上来才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