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让生产更“绿色”
曾经,有人用“人除了牙是白的,其他都是黑的”这句话来形容轮胎工厂。但今天,双星的轮胎工厂早已改变了人们的这一传统印象。
智能化的生产线、干净明亮的车间,工厂看起来不再“黑乎乎”的同时,生产组织方式也变得更高效、更绿色。
双星打破了传统轮胎企业的生产工艺和集中式的生产方式,融“产品定制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于一体,搭建了一个由用户(订单)指挥、数据驱动、软件运行的智能生态系统。
其中,工厂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物理信息系统,实现物、人、设备、位置的信息智能匹配,解决了全球以液体和粉体为原料无法实现全流程制造的难题。“工厂中80%的智能装备(包括11种机器人)都是由双星自主研发和制造的。相较过去,工厂生产效率提高近3倍,产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双星轮胎制造本部总经理孙庆江介绍。
与此同时,双星瞄准工厂用能各个环节“挖潜”,提升工厂绿色化水平。如在成型车间,采用磁悬浮制冷机制冷,能效比较普通制冷机组高,并且启动电流低,免维护。年用电量相比使用传统空调减少约30%;大规模应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让普通生产车间变成“头顶会发电”的车间,年可发电2000万度,节约标煤5500吨。
此外,双星搭建了“研发4.0”+“工业4.0”+“服务4.0”相互融合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进产品研发、质量提升、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轮胎全寿命周期绿色化管理。
让“黑色污染”变废为宝
在轮胎的全生命周期中,废旧轮胎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
在业界,废旧轮胎又被称为“黑色污染”,很强的抗热、抗机械和抗降解性让废旧轮胎数十年不会自然消解。
要让轮胎真正变得“绿色”,就要破解废旧轮胎的难题。
双星创新独具特色的废旧轮胎低碳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和模式,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和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据双星伊克斯达控股总经理周平介绍,双星攻克了全球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领域的17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了填补全球空白的废旧轮胎绿色裂解和炭黑再生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可以将废旧轮胎转化为约40%油、30%炭黑、20%钢丝和10%可燃气,实现了“零排放、零残留、零污染、全利用”,获得国家科技部该领域唯一重大科技专项。
依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践,双星形成了废旧轮胎绿色低碳高值化循环利用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价值链升级。
以炭黑为例,双星通过推动高值化炭黑应用创新的产研结合,加速炭黑在橡胶、建筑、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彻底打破了热裂解炭黑应用范围小、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引领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加快向高值化迈进。
目前,双星已在全国建成3个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工业4.0”智能化工厂,废旧轮胎循环利用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下,双星积极实施“生态化、高新化、当地化、数智化”的“新四化”战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重塑轮胎产业链价值,为中国轮胎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孙欣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