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军,男,1995年10月3日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四川省职业旅游学校
现工作单位:无锡国际会议中心
从事方向:主要从事烹饪专业知识写作、中式烹调的制作技艺与锡帮菜的传承创新。中式烹调火候的研究与工艺学。
个人代表作品:
锡式梁溪脆鳝、水晶虾仁、无锡排骨、响油鳝糊、清炒蟹秃黄油、无锡酒香肉、无锡糖芋头、锡式脆皮银鱼、无锡红烧划水等。
个人学术:
个人专业论文来源于维普数据期刊网:作者:王从军《中式烹饪中食材选择与菜品质量策略》。
个人从业事迹:
王从军于2013-2016年就读于四川省职业旅游学院,《中式烹调与营养膳食》专业。
2015年6月被学校安排到江苏无锡市君来湖滨饭店实习,实习期间,王从军虚心好学、不断磨合与进取,得到企业和师傅们的认可,实习结束,被评为“优秀实习生”,留在企业工作,在工作中,王从军认真踏实、积极创新、举一反三,取得了一定成绩。
王从军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对烹饪专业的兴趣和爱好、执着与追求,铸就了他烹饪事业情怀。在实习的时候每天的看师傅的操作方法,不断向师傅们问不懂的烹饪技法,在年轻人当中做到模范作用,他每天做最基础的前提准备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研,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努力。
2016年,企业推荐王从军参加君来集团技能大赛,获得集团中餐热菜项目第一名,王从军并没有骄傲,反而觉得自己还应该努力学习,他仍然从小事做起,吃苦耐劳工作,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怀揣梦想、努力奋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受到一致好评。
赛场上的沉着应战获奖,与平时的学习也是密不可分的。王从军说,烹饪任何菜肴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制作模式,只有不断创新和变化才能迎合人们不断变换的口味。为了更好地满足宾客需求,随时变换菜肴品种,或是将同一品种菜肴变换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成为王从军不断钻研的一件事。浏览书籍、查阅互联网等学习方式,成为王从军收集市场信息、把握消费动向的有效途径。他充分利用时令原材料开发各种新品,并通过内部培训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同行业的交流和比赛不断完善自己。
但在学徒的日子里,对于王从军而言却更是终身难忘的。从洗碗开始,一步一步学习,一直到有了现在的成就。王从军记得很清楚,在当学徒的时候,在无数次的早起和工作强度下,而王从军便产生了放弃学厨的想法,而生活不易,后来他坚持了下来。这样的事故是每一位厨师都会遇到的,而这样一种信念却不是每一个厨师能够拥有的,所以这也是每一位厨师都要去学习的。
而王从军在工作中也非常的用心,他热爱和钻研中餐菜品创新、定位、搭配及出品量化,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倾尽自己的全力,他说道,“一道菜做一遍没有达到自己的满意程度就做十遍,十遍不满意就做第十一遍,直到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对王从军来说,做菜和做人一样,要用心对待,就像在生活中用心对待每一个人,在工作中也要用心对待每一道菜。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顾客满意、让自己满意的菜品来。
王从军不仅在菜品的质量上提高自己,还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起了一个模范的带头作用。在与王从军交谈的时候,他提到当厨师在做出菜后,如果菜在上桌之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客户。王从军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客户在菜中发现了头发,可能一般的厨师就会对客户的态度不好,那么这件事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但是王从军告诉我们说,当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之后,首先要对顾客道歉,厨师要自己解决,该打折就打折,该送东西就送东西,总之要有很好的态度去和顾客解决这件事。因为对很多人来说,首先态度是第一位,如果厨师的态度不好,那么顾客也会有意见,要互相理解,在思想方面调整好自己。王从军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和他一起共事的伙伴们都非常佩服王从军这一方面的精神。
一个好厨师,首先要真心喜爱美食。然后多看、多吃、多参加行业活动与同业相互交流,通过‘社会大学’不断为自己‘增值’,才能激发灵感做出特别的好吃的菜来。
如果都不喜欢吃,那一定是做不出好吃的菜来的。一个真正的吃货也是一样,不爱吃就肯定发现不了美味。
而王从军自身也是这样提高自己的,,我们也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那些想做的事一定会实现,在厨师的道路上,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王从军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执着专注,对事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是我的毕生追求。”王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