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策展人谈 | 朱青生:争取更进一步的实验、创新与突破

策展人谈 | 朱青生:争取更进一步的实验、创新与突破
2023-03-12 15:10: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回到艺术史中,在十九世纪末期,先发达的西方专门追求创造和革新,并由此产生了现代艺术,做现代艺术的人可以称之为先锋艺术家。我们在艺术上看到了梵高、毕加索、杜尚......后来又出现了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世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间迅速发展,而当时中国还处在一种封锁和犹疑的状态,我们知道世界发生落后挨打,备受欺凌这件事情,中华民族因而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开始现代化,也随即出现了当代艺术(1979-2000年当时叫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人,有一群人、一辈人都在做这个努力。

双年展是关于当代艺术的展览,为什么不叫全国美展,而叫画展呢?因为年代只是代号,双年展的重点在于主题策划和问题导向,策展团队要围绕主题进行组织、规划,呈现有创造、反映现实问题、具有突破的艺术。因此,我们济南国际双年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美术展览。

每一次双年展都应当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新的东西,不管展览是在山东、在济南还是在哪个地域,我们必须要从中看到创造性和实验性。这个方法很容易和我们的新科技结合起来,但是但仅仅有对新的追求是不够的,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也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在一方面可以跟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创造新的观念和形式,另一方面艺术是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体现。所以双年展除了对新进行探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同时对所有发生的新的事物、新的形式、新的未来和新的价值观念具有批判性的意识。我们可不可以对这样的新事物对人民和社会的影响有所戒备、有所反思,有所反省,从而使得我们人类在技术高度发展的时刻,时刻不忘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本原,要保持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尊严,而不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技术中丧失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机器旁边的一坨赘肉。这种思考也是当代艺术需要完成的使命。因此,济南国际双年展“科技与艺术”版块不是一个有关新技术的展览、展示,它是一个对于新的可能性的反思、反省,甚至是一种批判。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于“科技与艺术”版块的策展理念吧。

朱青生:首先在作品和艺术家的选择上,我有两个重点:第一,在新媒体上有突破性;第二,在技术、形式、体量上比较酷炫。当然,受到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有些理念和想法没能完全施展开,但是目前呈现出的状态是我们尽力去打造的结果,既有亮点,也很稳健。从理论方面来说展览版块强调了在地性,从观众的反响来看可以说比较成功。观众带着观看美术展的预期进入到展厅,然后通过新奇的体验发现它的不同。我觉得这个展览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观众的参与性,连年纪小的孩子来看展览也都很开心。

山东是美术大省、美术强省,但是山东的当代艺术发展尚待突出。两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推出为山东的当代艺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和空间。

记者:您对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朱青生:总的建议是希望山东把这个双年展看作为触发文旅产业,推动青年一代进行创意创业的机会。双年展绝不仅仅是“玩”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种交换思想、激励观念的创新。应该通过专门的机制建设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技术性交换的,这样发展下去,双年展机制会从文化领域向外进行延伸和拓展,对山东省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等等都起到鼓励、激励、促动的作用,从而带动就业和相关事业发展,对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也会起到更加有益的积极影响。

记者:看完本届双年展,您有什么样的感想?

朱青生:最大的感受是展览的温和,很符合山东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气质,一进展厅就能体会到,这一定是一场深受大众喜爱的优质展览。可能有部分观众此前不了解美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作为策展人之一,这次参与策展的重点就是想逐步改变观众对艺术的认知,做一些别人做得不多的事情,争取显示出实验、创新与突破的当代艺术特质。

(来源:山东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image.png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曾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2016-2021)。

(责任编辑:刘静 )
关键词:朱青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