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让“信用即财富”惠及广大农户,邮储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让“信用即财富”惠及广大农户,邮储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2-04-23 16:44:4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感谢邮储银行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看着到账短信,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王营乡黄营村村民宋女士脸上洋溢着喜悦。

据了解,由于疫情影响,宋女士急需用款,但缺少担保。邮储银行西华县支行了解到情况后,综合信用村、信用户等背景情况提供纯信用贷款,从现场考察、采集信息到成功授信,短短20分钟解决了宋女士燃眉之急。

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破解农户融资难题,是邮储银行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该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邮储银行有着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实际,明确“12345”工作框架,提出服务乡村振兴“十大核心项目”,搭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

来源:邮储银行2021年社会责任(环境、社会、管治)报告

从数据来看,邮储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4.45亿元,增长13.90%。小额贷款余额9,153.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1.02亿元,增长22.66%。

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是使命担当,也是机遇所在。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该行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多年来一直深耕三农领域,积累起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经验和专业优势,下一步将会围绕邮储银行服务乡村的三种模式,即以信用村建设为基础的农村普惠金融模式、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产业链生态金融模式、以“邮银”“银政”“银担”合作为抓手的协同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服务乡村振兴。

抓住痛点精准用力

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多年以来,缺信用、缺信息是农村金融工作中的痛点。农村农户由于不完整的信用信息,一直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数据从哪里来?对于从来没有过信贷行为的农户,银行是很难对其信用状况做出判断的,但农户确确实实存在融资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邮储银行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支行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邮储银行华容县支行利用银政合作组织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以党建共建为抓手,明确“县主导、乡主责、村主建、群众主体、银行共建”的乡村振兴工作模式,以及“一年建示范,两年全覆盖,三年成品牌”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在当地政府的乡村振兴框架和组织帮助下,邮储银行华容县支行了构建“信用村+金融服务点+数字化场景客户端”网格化基础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华容县支行联合当地村支部已完成35个“党建+诚信金融信用村”走访,已建成25个信用村,累计为206户信用户发放贷款3,478万元,为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款29笔、金额1449万元,走访省、市龙头企业20家,已授信3家、授信金额3,232万元,涉农贷款余额9.51亿元,年净增2.1亿元。

邮储银行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监管部门对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部署方向十分契合。2022年3月,央行发布的《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完善各级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地方征信平台,精准识别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以信用建设促进信用贷款投放。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

邮储银行通过加强对内外部数据整合,以及“党建+信用村”“产业+信用村”等方式,以“信用村”为抓手,推进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在此过程中,邮储银行积极探索主动授信机制,建立“一筛二访三审核,四采五评六公示”的“123456”信用村建设机制。同时,建立“三农”数据中台,加强内部数据整合,积极开展与政府等第三方的外部数据合作,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小额度、广覆盖”的主动授信机制。

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建成信用村19.08万个,评定信用户363.64万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力量。邮储银行构建的农户基础信息库,进一步夯实了涉农数据基础。基于此,才能开展村级信用评价模型建设,从而提升信用村、信用户的认定效率;才能开展行政村精准画像,多维度展现行政村全貌,支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

让农户融资不再难,是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初衷。

为此,邮储银行创新线上信用户贷款产品,信用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申请“线上信用户贷款”,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信用村、评定信用户,向农户提供线上小额信用贷款,客户可在邮储银行手机银行进行业务申请、贷款支用和还款。该贷款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实时放款,节省了农户收集资料和到银行网点申请的时间成本,有效支持农户生产经营。

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是使命担当也是机遇所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央行、银保监会先后制定发布了多个文件,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考核评估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2022年3月30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建军在邮储银行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更多的资源都会向乡村聚集,而且农村的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正在进一步开发,这会带来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刘建军看来,农村市场非常广阔。他说,“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农村由于农户的生活方式、熟人社会、活动空间固定等特点,农户的总体信用还是非常好的。另外,我们关注到这几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每年都超过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这一点更加印证了乡村振兴带来的良好的、可喜的变化。”

面对这背后蕴藏的发展机遇,邮储银行抓住时机,提出“以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业务模式转型,搭建智能风控体系,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领先的数字生态银行”的目标。

深耕农村地区多年的邮储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有深入城乡的网络、有深厚的客户基础、有丰富的专业经验。邮储银行网点覆盖全国99%的县(市),服务的个人客户中约7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

另一方面,有特色的服务模式。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了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4321”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其中,“4”是四大体系,包括营销体系、产品体系、运营体系和风控体系。“3”是三大保障,体制、机制和队伍保障。“2”是两大支撑,文化和科技支撑。通过“432”模式建立1个金融服务生态圈。

此外,还有综合的协同资源。邮储银行充分依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优势,以产业链金融为切入点,通过提供寄递、电商、资金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问题。

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邮储银行制定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落实意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十四五”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落实意见》等文件,对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明确了“12345”工作框架。这个工作框架具体是指:一条主线,即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两项优势,即线上+线下”、邮银协同;三大平台,即农业农村大数据、银企银政对接、邮银协作;四类数据,即农户与信用村、农村资源、政府政务、集团会员;五类场景,即县域农村生产经营、日常消费、涉农产业生态、集团协同、农村政务。

未来,邮储银行将强化政治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来看,一是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是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三是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四是做好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风险管理不容忽视,要抓好重点机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加强人员道德风险防范。持续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丰富和优化风险预警模型,提高自动风险预警水平。

刘建军表示,“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是使命担当,也是机遇所在。邮储银行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持续健全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徐鹏程)
关键词:邮储银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