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经法院审理查明,于姜喜运被调查后接任董事长职务的蔡国华,在2014至2017年期间,涉嫌索贿11.8亿元、违规放贷35亿元、造成银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9亿元。最终于2021年8月,被二审裁定为死缓两年。
前后两任董事长,以“无缝衔接”的姿态延续了十几年的贪污行为,在整个银行发展史上都极为罕见。在银箭财观看来,恒丰银行也因为连续两任董事长的胡作非为,积累至今都无法彻底消化的经营风险。
2016年之前,姜喜运任职期间,恒丰银行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不良资产证券化、量化信托理财、同业拆借等,以高杠杆、低透明度著称的高风险金融架构。
到了蔡国华任职期间,恒丰银行又在积极扩张的道路上,掺杂了太多与贪腐相关的违规操作。例如超额投放房地产贷款、违规发放关联交易贷款等等,便于贪污索贿的行为。
董事长贪腐事件曝光后,恒丰银行长期积攒的风险也于2018年全面爆发。除了因债券违约、贷款“三查”不尽职等问题,连续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外,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在这一年一度飙升至28.44%,远超商业银行5%的警戒线。
于是从2018年开始,恒丰银行开始了长达近7年的风险化解和改革发展,期间的艰难和困顿难以想象。
否则也不会出现2023年3月,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出的那句“恒丰银行已经从一家‘坏’银行变成‘好’银行”。
只是得到了变“好”的称赞之后,仿佛又要重演此前的历史一般,恒丰银行的新一届管理团队,可能又要忍不住“飘”了。
在2024年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行政处罚公告。公告显示,恒丰银行杭州分行因涉及虚增存贷款、以贷转存变相吸储等十多项违规,被处以罚款380万元。
同时令人闹心的是,包括杭州分行客户经理、业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以及义乌支行副行长等7位责任人,也随着处罚遭到了监管部门的警告。
尽管从表面来看,这是因为近些年来用户存款意愿下降,银行零售吸储考核KPI压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部分管理成员“走捷径”的行为。但防微杜渐,昔日沦落到死缓下场的两位董事长,很难说也是从违规“走捷径”开始的。
而且不得不说,经历过信用和业务的双重挫折后,重回正轨的恒丰银行,其储蓄业务已经陷入僵局。
存款利率方面,作为曾经全国性银行中为数不多的“高息”银行,恒丰银行早在2023年5月就经历过一次下调,由1.95%降至1.85%。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公布数据,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1.7%,降至1.69%。部分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银行业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趋势,净息差大概率会进一步下降。
再加上恒丰银行在近些年间,频繁“踩雷”房企,导致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例如融侨集团子公司的6.58亿元本金、ST泰禾债权本息36亿元、ST澄星借款1亿元等等。
随着吸储难度的不断拉高,恒丰银行的资金链也将会持续承压。很难说,在高KPI压力下,是否会有更多银行员工,将违规视为捷径。
显然,在重新“独立行走”之后,恒丰银行还要面对非常多的考验。
二、“五年之约”恐难兑现,恒丰银行仍需蛰伏?
解决资金链压力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谋求上市。
在中央汇金结束对恒丰银行的救助后,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山东金资,很可能会把推动IPO视作首要任务。
实际上,在山东省政府全面接管恒丰银行工作后,接手被两任董事长联手扔下的“烂摊子”的,原董事长陈颖、原行长王锡峰、原监事长张淑敏等“空降”高管,都曾对IPO抱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