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正式“易主”。
2月21日晚间,恒丰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同意了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恒丰银行150亿股股份。
在股权变更后,山东金资累计持有恒丰银行股份约518.38亿股,持股比例46.61%,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受让结束后,中央汇金持有股份降至450亿股,持股比例降至40.46%。
至此,恒丰银行回归地方国资,自2018年起延续近7年的改革重组,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的2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上刚刚更新了,恒丰银行杭州分行因为违规吸储等9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处罚380万元的信息。
这不由得令人为之担忧——经历了近7年的艰辛整改,重回地方国资后,恒丰银行是否依旧在原地踏步?
综合恒丰银行近些年的业绩走向,我们得出以下认知:
1.恒丰银行已经基本走出了经营困境,但是整体向好的同时,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风险隐患。
2.或许是受曾经连续的高层贪腐案件影响,恒丰银行从2022年行长、监事长等高管离职后,“掌舵人”位置至今仍有所空缺。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这或许也将是恒丰银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违规吸储踩雷房企,恒丰银行旧疾难治?
恒丰银行的“易主”,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
此前担任第一大股东的中央汇金,其本质上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工具”。
它由国家出资,运营央行资金,旨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长期以来,中央汇金始终坚守着政策执行平台的角色,确保金融稳定政策的顺利实施。
中央汇金的大股东身份,某种角度来看也是恒丰银行接受“救助”的标志。如今回归地方国资,说明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扶着”走了这么多年路后,恒丰银行总算能够“独立行走”了。
回顾恒丰银行的发展史,不得不感慨,“独立行走”这四个字,对恒丰银行而言有多么艰辛和不易。
1997年接受改制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后,恒丰银行迎来了十数年的高速发展。仅仅用了10年,恒丰银行就于2007年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城商行。
然而上市后,恒丰银行的管理层很快就“飘”了。
2004年至2013年担任董事长职务的姜喜运,在任期间,累计转移了2.84亿股恒丰银行股份,折合人民币约7.54亿元。随后在2014年东窗事发后被带走调查,2015年转送司法部门,最终于2019年12月被判处死缓,缓期两年执行。
尽管这件事在当时给恒丰银行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其发展势头。随后几年间,不仅快速扩张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5年更是实现了“重大转型”,对公司治理构架、资产结构等进行了大幅优化。
同年,恒丰银行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综合能力排名位列第7位,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3位。2016年,还成为中国银保监会“投贷联动”金融改革试点中,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然而历史再度重演。同样是在2016年,恒丰银行前行长栾永泰因“高管私分公款”,遭到银行1万多名员工的联名举报。
被立案调查后,栾永泰很快承认了参与私分公款,并违法获利2100万元的事实。不仅如此,他事后又实名举报董事长蔡国华“侵吞公款3800万元、违规运作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违规控制恒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