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办公室,陈光标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观看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现场直播。他两眼看着电视,聚精会神,生怕漏听一句话。当总书记讲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时,这位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来:“总书记讲得太好了,讲到我心里了!”是啊,20多年来,陈光标持续不断、锲而不舍地做慈善,先后捐款捐物近40亿元,用真金白银践行着共产主义道德观,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他的慈善行动得以弘扬,他的慈善为公民道德设工程贡献了力量。
聆听完总书记的讲话,他深深地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做慈善走过的路,认为这条慈善之路就是道德之路,他把传统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集于一体,抗险救灾,扶困济穷,排忧解难,学雷锋,做好事,把大爱洒向人间。他做慈善,突出个“救”。一是救灾。他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救灾、抢险救灾,哪里有灾情就向哪里捐款捐物,如汶川、玉树、舟曲、盈江、西南旱灾、安徽无为、云南景谷、郑州洪水等灾区。二是救急。主要是防疫治病,如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武汉疫情,还单独救助了不少危重病人。三是救穷。革命老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贫困地区一直是他捐赠的重点,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四是救学。教育是千年大计,他建设了希望小学,为不少学校送去了电脑、书包、校服等。
聆听总书记的报告,他更加感到作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他这20多年来做慈善的路子走对了,四个重点把握得好,好钢用到了刀刃上。学习总书记的报告,回顾自己做慈善的历史,他总结出做慈善三条经验:一是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布局,紧贴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慈善。二是顺应社会和群众的需要,把做慈善的款物用在社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捐赠人民币现金占他捐款捐物的60%以上。
他一遍一遍地学习习总书记的报告,思考着一个问题:过去二十多年的慈善做对了,今后如何按照总书记的报告和国家战略的方向,把慈善做得更好。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9月22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总书记又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的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工作。
反复学习,不断思考,陈光标心里亮了:中央全力抓乡村振兴,看来我做慈善的重点也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
今年元旦一过,1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从9个方面提出了33项重点工作。陈光标生在农村,深知农业和农民的重要。他说,农业强则国强,农村兴则国兴,农民富则国富。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他作出了一个果断决定,从2023年开始,把慈善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
乡村振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慈善工作从哪里下手呢?去年下半年以来,陈光标从网上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一车车西瓜拉到城镇卖不掉,瓜农成车成车地把它倒到路边沟里。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白菜、芹菜,自己又开着拖拉机把它压碎埋进土里。一筐一筐的蜜橘长龙似地摆在街头,只见出售的农民不见购买人。其中一件事对陈光标触动很大,甘肃的花牛苹果喜获丰收,载着又大又红苹果的农用车首尾不见,降到5毛钱一斤也无人问津,而在城市超市里的花牛苹果每斤卖到6元钱。当他看到农民蹲在地里面对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因卖不出去而流泪的场面,他也跟着落泪了。听到农民辛苦一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导致一些地方撂荒和砍树的情况,他更加彻夜不眠。
陈光标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电商这么发达,为什么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他深入几个农村调研,听取农民朋友的呼声。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电商虽然发达,但农产品流通销售的中间环节还是不少,看来,打通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建立农产品流通销售的零距离和直通车,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他请教了几个专家和长期在农业部门工作的老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举办“村村播家家富”公益助农活动,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产品通过数字云,直接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上,使农民增产又增收。于是,"村村播家家富"的思路就这样形成了。
长期做慈善的陈光标形成特有个性,干什么都要脚踏实际,言必行,行必果,想到就做,说了就干。他立马做了两件事:第一,用延安苹果做实验。他直播3个小时,成交3500万元。这使得陈光标一下子兴奋了。第二,他拿出300万元现金,捐给农村,作为“村村播家家富”的试点。
2023年3月18日,“村村播家家富”公益助农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主办。9位老部长出席。来自瑞金、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的37名村长(支部书记)参加了启动仪式。陈光标还邀请了36名全国著名的头部主播到场指导。启动仪式上,陈光标郑重宣布:“村村播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所需资金由他一人全额承担,不收农民和消费者一分钱。有人问陈光标:这一年可得上亿元啊?陈光标说,我把企业做好,努力去挣。我现在每年捐款捐物至少1亿,钱不够我还有家产呢。
启动仪式上,陈光标还组织头部主播和参会村长签订了结对证书。陈光标表示,他今年先在全国选100个村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明年逐步展开。启动仪式后,陈光标还用了半天时间和村长们座谈。
陈光标说,“村村播家家富”公益助农活动是在电商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销售系统的一次数字化革命。这一革命,使得流通销售只剩下两个站点:起点和终点——中间的任何站点和环节通通取消了。农产品从起点站出发,下一站就到终点站,即田间地头——消费者手中。起点站的所有农产品,都是从地里和树上摘下的新鲜货,采摘、分拣、包装、打包的全过程都在远在千里的消费者眼皮下进行。农产品的绿色、环保、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所有从田间地头出发的农产品都保证不用农药,不用添加剂,不用催化剂,少施或不施化肥。除了干果和易于贮藏的水果、蔬菜外,所有农产品都实现“刚出土就出发”。起点站也有“候车室”(储存库),但农产品在“候车室”只是分拣包装,逗留时间很短。农产品一旦离开起点,就风驰电掣,一路向前,一口气到达终点站。中间运输除借用快递公司的航线和运输线外,“村村播家家富”还设有自己专用线,多数情况下能做到朝发夕至,更多地要做到夕发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