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食有所安’版块。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大力排查治理食品安全隐患,让老百姓‘饮’得安心、‘食’得放心……”3月25日,“青岛市集中整治推动为民办实事成果展”在市民中心开展。展览对2024年以来点题整治工作进行回顾,同时常态化征集群众急难愁盼,纳入新一年群众点题整治项目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青岛自2022年建立起“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工作机制后,“食有所安”连续几年都是“必答题”。群众持续围绕“食”的诉求进行点题,纪检监察机关也持续严卡“安”的标准开展整治,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群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点题整治刚开始的2022年,青岛市纪委监委在对近年来信访举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及日常监督、案件查办中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和整治效果不明显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研判后,最终确定了中小学校配餐(食堂)管理等7项年度重点整治任务。
“食品安全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生群体更是重中之重,再加上食品安全链条长、涉及广、流程多、监管难,导致中小学校配餐(食堂)管理的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青岛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文杰介绍。群众点题后,青岛市纪委监委迅速打出监督执纪“组合拳”,跟进监督、精准问责,督促部门“答题”,全年开展中小学校配餐(食堂)管理问题监督检查10余次,发现制度执行不严格等7方面295个问题,现场反馈、督促整改,批评教育和处理29人次。与此同时,推动全市学校食堂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覆盖率100%。
感受到点题整治的成效,群众把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期许持续汇聚在食品安全领域。2023年2月,青岛市纪委监委发布群众点题征集令,通过线上选题和线下走访、专项征集和多渠道筛选等方式,邀请群众点题。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隐患、“三小”餐饮场所食品安全不达标、校园周边销售“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在群众诉求中占比超过70%,最终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第二年入围项目再次“上榜”。
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青岛市纪委监委注重压实责任,通过调研督导、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督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整治方案、细化整治措施,充分发挥行业系统优势,扎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深化行业治理。同时,灵活运用嵌入式、体验式、驻点式等多种监督方法,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订餐平台销量、差评量前10名的餐饮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对400家入网餐饮单位进行集中检查,对发现的144家单位的各类问题,全部责令限期整改。针对校园周边小店销售“三无”食品等问题,督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出动检查人员3258人次,检查食品摊点1480家、校园周边食品销售单位1202家,对已发现的32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以前总担心外卖送餐过程不卫生,现在每次配送都有封签,吃得更放心了。”群众的好口碑是整治的落脚点。青岛市纪委监委在点题整治中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公布整治成果,同时开展好、利用好“你点我检”抽检活动,带动广大市民参与食品安全领域整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这依然只是一个逗号。2024年初,青岛市纪委监委发布群众点题征集令,共收到6万多条意见建议,其中43.37%的群众对网络外卖食材不新鲜、食品过期变质、加工场所卫生脏乱差、缺斤短两、企业资质不达标等问题提出整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