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正威控股集团成立于2014年8月,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王文银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并持股90%。
截图自天眼查
一名法律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被列为被执行人,通常是企业在面临到期债务未能及时清偿,被债权人通过诉讼的方式向其追讨后仍然未在判决书指定期限内主动履行债务而被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天眼查还显示,10月26日,深圳正威集团发生主要人员变更,王文银卸任董事长、总经理,由孙学勇接任。10月27日,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从王文银变更为孙学勇。
而据相关媒体10月27日报道,一位接近深圳正威的人士表示,上述人事调整属于公司正常行为。这主要是为了做强该公司主业。据他介绍,孙学勇在正威系工作多年,一直从基层做到公司高管,主要负责铜业务。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除了担任深圳正威集团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外,孙学勇还担任“正威系”9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如沈阳正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正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深圳正威集团及王文银已经两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根据相关要求,对企业法人限制消费的,须连带其法定代表人一并作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指出,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有法院规定的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今年9月份,深圳正威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文银因涉及亿元欠款被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令的措施。10月18日晚间,王文银旗下上市公司正威新材(002201.SZ)公告称,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文银因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正威集团的相关事宜,被限制高消费。
张琦律师指出,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限制高消费将会对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影响。限制高消费意味着实际控制人在个人财产上面临一定的受限制,一定时间内无法使用大额资金进行高消费行为,会影响其对上市公司提供支持和资源的能力。此外,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股东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后续可能致公司资金链紧张、经营活动受限以及商业信誉受损,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或为上市公司隔离风险
目前,上述深圳正威集团及王文银两次被限制高消费均被解除。不过,天眼查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8日,深圳正威集团风险总量信息高达9844多条,其中17条在其他企业持有的股权被冻结或被执行的信息均为今年新增。
“成为被执行人,通常表明该企业现有财务状况可能出现了一定问题,通常是因为企业现有流动资金无法全额支付现有到期债务(当然不排除存在资金充足,但却由于其他原因而不主动履行的情况)。而该被执行情况持续时间一长,并且出现案例一多则表明该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债务等风险(甚至不排除日后由于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在与该企业进行商业来往,则需要着重注意风险把控。”一名法律界人士指出。
而与“限消令”及成为被执行人相矛盾的是,今年8月2日,深圳正威集团背后的正威国际集团以904.982亿美元营收连续第11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124位。此外,正威国际集团官网显示,2022年,正威集团实现营业额逾6000亿元,中国企业500强第37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