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为明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提到: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显然,会议对明年经济和政策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有变化,但是调子偏积极,会议有诸多新的提法。特别是进一步阐释了稳和进的关系,以进促稳似乎成了主调。现在,对会议提出的10个重大问题进行回答。
一、怎样理解“经济回升向好”?
会议对总体形势判断是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表现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从经济运行看,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是一波三折的恢复,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态势,在服务业持续恢复的带动下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持续回升,完成全年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二、为什么仍需“巩固和增强”?
会议也指出今年经济恢复一波三折,仍需巩固和增强。这因为经济恢复的非均衡性,当前经济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主要是靠服务业、高端制造带动,但是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仍受到一些冲击。当前经济恢复是不稳定的,因为内生动能不足,表现在消费、制造业投资恢复不足,民间投资仍是负增长。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中美经济矛盾将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加大。
三、为什么提出“以进促稳”?
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的前提,而稳定经济环境的取得也需要积极进取的政策支撑,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继续发力并优化的房地产政策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辩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进是方向,进是目标。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既要抓好抓实“稳”的基础,坚决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为实现“进”的目标不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更要主动为“进”培育力量、把握方向、开辟道路,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更加坚实、更有活力的“稳”。把该稳的坚决稳住,该进的积极进取,以稳求进,以进促稳,使稳和进良性互动。这是中央发展思路的重大变化。明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主要动能将是服务业、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资。进的政策促进稳的形势和稳的预期。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做好新旧动能接续,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四、怎样“以进促稳”?
本次会议诸多新的提法回答了“以进促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等。明年重点八项工作:
1.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3.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4.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5.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6.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7.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8.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