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340) | 济钢转型是向总书记交上“山东走在前”的改革答卷

【李想集锦】(340) | 济钢转型是向总书记交上“山东走在前”的改革答卷
2024-11-05 16:51: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济钢在改革开放时期是山东省,甚至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工业典型之一。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新中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巅峰时期钢铁年产能超过1200万吨,位居中国十大钢企行列。90年代我就写济钢的事迹。1992年10月,姜春云进政治局前,十四大前出一台电视,就是山东一家。姜春云批示“找得力的人写好本子”,找到我当总撰稿。这台电视叫“潮起东方”,十四大召开当天,就放了山东电视台拍的这部电视,是四集。里面工业最突出的是马俊才,当时用“钢人铁马”一词,后来李长顺时期,都是山东顶尖的国企人物。2015年以后去产能,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以转移产业转型的,能够生存下去,搞得好的,印象中并不多。2015年11月,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济钢“壮士断腕”。2017年6月29日,钢铁产线全面关停。停产当月,企业营收从20亿元减少到4亿元。像一棵败落的枯树,像一颗巨星落地。从那以后,一说起济钢,就有一团阴影奔过来,压在心头,就像当年的济南国棉一厂到九厂,似乎从历史上消失了。

炼钢的居然造卫星,这是多大的跨度呀

昨天晚上,与王景州书记、张新军处长、孟庆钢部长、张洪雷校长和国资委谢红兵主任、王褔民处长等交流中,听到济钢出乎意料的转变,大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味道。到今年,济钢的产值达到近600亿,跨进了中国500强。而且增长的速度,从140多亿,200多亿,400多亿,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在目前经济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济钢的蜕变很是引人注意,他们究竟靠的什么?没想到的是,济钢是以新质生产力,以空间技术而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就更使人感到莫名的惊诧。炼钢的居然造卫星,这是多大的跨度呀,天翻地覆啊。

济钢由“有钢”到“无钢”。现在济钢仍然叫"济钢",人们太珍爱这个名头了。现在,济钢没有钢铁,靠的是空间技术。这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议。空间技术的生产力发展谈何容易。他们是怎样撞上这个风口的,国有企业靠谁来投资?人才从哪里来,怎么能搞新技术,这中间的奥妙有多少,他们要突破多少难关,有一种什么样的机制,与原来的改变什么,值得用心用力研究。

过剩产能化解之后,改革与转型是唯一出路。听说,停产初期,济钢定下“两步走”目标。第一步便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存续产业”。没有主业,就把副业做成主业;不炼钢,就“修炼”延伸产业。转型后的济钢,不再生产一吨钢,延伸产业反而需要买钢。济特种汽车公司买钢,改装多型车辆,销售收入从2017年不到60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5.8亿元。2017年,济钢集团利润总额仅有2700万元。2018年,这一数值增加至1.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47亿元,接近关停前的50%。这段活得不容易,但是4000多名员工的心定了。后来,也就是第二步改革,坚持绿色发展,持续“腾笼换鸟”,济钢以“一出一进”实现降碳。“一出”,出清碳排放高的钢铁产能,济钢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直接清零。“一进”,引进碳排放低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围绕空天信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服务领域布局新业务转型后的济钢,每年碳排放量从高峰时的2000万吨降至300万吨,是转型前的1/7左右。就在第二步迈开步伐,第三步也迈开了,济钢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样本。

2023年开始,空天信息产业成为济钢主攻方向。济钢老厂区里,360米深的矿井、30多公里长的地下巷道上面,如今成为全球第一条空间行波管关键工序自动化装配试验线。怎么转型,到现场看看。

空间行波管,是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必备部件,相当于信号放大器。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研制自动化装配试验线,将成品率提高近一倍、成本压缩至六七成,为我国商业卫星大批量生产打下基础。从地面到空间,济钢涉足卫星产业,并最终计划直接造卫星。跨度之大,相当罕见。主业不是设计出来的,是不断寻找、探索出来的,并且要抓住重要机遇,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机遇。

这里确实有一个机遇。2019年,山东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就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签署合作协议。同年,济南市瞄准时机,与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合作,共同成立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向空天信息产业迈进。在济钢,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已实现常态化测试;计划建设的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将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遥感卫星、商用小飞机产业基地等一批空天信息产业项目即将落地……济钢的新主业,正迎来“从1到N”的腾飞。

这个“从1到N”的腾飞,来得太不容易。2023年,济钢空天销售收入近9000万元,营收占集团总营收的1.5%,投入却占到九成。这就是我们说的长久资本、耐心资本。这需要改革的勇气,需要眼光。

这也说明,一味在传统产业中寻找主业,很可能成为又一次淘汰的开始。企业要长久生存,就必须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

卫星.png

济钢卫星总装基地项目效果图。(资料图片)

济钢经验在于转型中资源配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济钢变“卖钢”为“买钢”,变“碳排放”为“碳消纳”,变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新时代的济钢集团向改革谋出路,靠转型促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壮士断腕”的济钢,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背景下,关停传统业务、布局新兴产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典型性在哪里?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水平。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切入最好,就是资源配置。

近年来,在卫星总装、火箭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济钢先后参股孵化了13家子公司,一跃成为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吸引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济南。沿着“星箭一体化”路线,未来可实现“济南箭发射济南星”。这种愿景多么美好,多么鼓舞人心呀。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科技创新转向产业创新,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济钢完成了。

关键词:济钢转型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