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的转变不仅在于济钢,他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资源配置成功的缩影,是山东省经济布局、资源配置获得成功的标志,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功的例证。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邯钢管理经验,是在节约成本上轰动一时,属于管理范畴。今天,济钢在经营转型中创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资源配置的模式,属于经营范畴。这种经营模式如果总结好,可能成为新时代国企标志性的品牌。
济钢发展道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个“走在前”的要求
我在这里讲一层意思,就是当前中国传统国企运用资源配置实现转型改革的经验,这是属于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的经验。我们看总书记对山东的定位: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这几个方面都是大事情,而济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方面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资源配置成功,老国企焕发新活力。“三个走在前”,济钢都有说头。满慎刚主任、张海平主任可以向省委、市委汇报,“三个走在前”,国企有济钢。
济钢经验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开“锁”。开什么“锁”,开山东这个传统制造业大省的“锁”。我们知道,山东具有良好条件基础和巨大空间潜力,但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山东曾一度面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新兴产业总量偏小等问题。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济钢转型,就是山东转型的路子。是一把钥匙,解开山东“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新兴产业总量偏小”的锁。
当然,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后,济钢存续的产业“小、弱、散”,部分子分公司技术开发、市场开拓、资质拓展力度不够,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无钢、无主业的条件下,如何盘活存续产业“活下来”、培育新的主业“好起来”,济钢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成长起来的。这也是开锁的一道步骤。现在转型的企业几乎都有这样的问题。济钢这把钥匙是怎样打造出来的,确实要好好研究。济钢这个答卷,就是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出的题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济钢是一句句都扣得住的。
我讲这一番话,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的讲话来检视济钢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那次讲话,是站在全党的角度讲的,立意高,思路开阔,不仅是对山东而言。但是,山东得风气之先,首先要做好,要走在前。
济钢在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还需要挖掘
上面讲的一层意思是济钢事情做得好,路子走得对。第二层意思是济钢的改革经验需要得到总结与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问题在于,济钢走上这条路的经验是什么?就是国企改革,转型升级配置资源,就是改革。济钢遇到了什么?在新型生产关系方面挖掘,就是扣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就是在改革方面挖掘。我看,现在还没有挖掘得出来。新华社的、人民日报的经验,都报道了成就,写得很好,在新型生产关系方面可能正在总结。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去总结了,我没有看到。
济钢在转型过程中,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要走很长的路,济钢构建起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建设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从科研成果转化入手切入新产业赛道,让济钢驶上空天信息产业快车道,这里有个机制创新问题。可能有些非常手段,这些手段可能有试错的过程,济钢党委是怎样做到“三个分开”“允许犯错”的,是不是有个改革创新问题,肯定有的。
不光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问题。在转型过程中,为职工设计自主创业、内部退养、再就业等安置渠道,近2万名职工自主选择安置方式,济钢本身重新吸纳4000余人。这里也有个机制问题;依靠党组织力量和党员先锋作用,短短33天,济钢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记录,全程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里也有个机制建设问题。
由中科卫星科技集团与济钢集团合作研制的卫星,发射成功投用后,济钢集团每年可获得47500景图像,用于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将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防灾、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有力的SAR遥感数据支持。
我只是听了一些,看到一些材料,没有到现场调研。我的朋友高海港(当过济钢的宣传部长)、程剑锋是国资委的宣传处长、王褔民是党建统战处长,还有山钢的党浅,都向我介绍过济钢转型的事情。因为忙,没来得及看。昨天,听王景洲书记说今年能过600亿,原来转型开始是300亿的,一听这个大数就使人心动。又听了那么多新质生产力的事情,就更觉得好了。几个人说起济钢来眉飞色舞,使我得到感染。
我们现在心里装着三个大盘子,就是三座“雷达”。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考察时“三个走在前”的要求,一个是三中全会国企在机制改革深化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传统产业转型的要求。把这三个“雷达”扫描一下,就觉得济钢亮点频频,很耀眼呀。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可以从更高更深层次总结然后在大范围内推广。当然,济南机床二厂也是很好的,还有轨道交通在修地铁时,形成新的产业链,昨天费书记也介绍了。这是资源配置的经验,是现在最需要的了。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