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上海顶流房企,如今面临巨亏。
2022年,仁恒置地以402亿元销售额位列上海房企第二,当年其全国销售业绩超过700亿,位列全行业21位。而短短一年时间,2023年上海房企销售榜上,直接没有了仁恒的身影,同年仁恒亏损7.2亿。最新财报则显示,2024年仁恒置地爆大雷亏损37.63亿,亏损幅度扩大421%!
从单城市年销400多亿的上海顶流,到在上海一个新盘都没有,再到业绩出现巨额亏损,仁恒上演了一场令业内唏嘘不已的大退败。这个曾经被业内广泛学习的“三好学生”,变成业绩巨亏的“留级生”,仁恒到底发生了什么?
早有预谋,外资顶流的撤退
据了解,仁恒从巅峰的极速滑落,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大撤退”。
作为外资房企在中国发展最优秀的样板,仁恒凭借高品质的产品一度成为了行业和市场广泛认可的标杆。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仁恒吃到了红利,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挣了不少钱。听说在市场最好的2019年,仁恒还曾想过要破千亿,也曾雄心勃勃地加大投资拿地。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这家敏锐的新加坡企业,迅速调转了方向,全面叫停投资步伐,加速撤出中国市场。仁恒上海最后一次拿地还是2021年,此后他们连续4年不拿地,而是加速清货,在2022实现最后高光后全面退场。
据仁恒年报显示,2023年其销售额323.5亿,同比下降52.5%;2024年其销售额222亿,再次同比下降31.4%。仁恒业绩的暴跌,主要也是因为4年不拿地,没有高能级产品,2024年其销售业绩主要来自于深圳、南京、苏州、无锡、海口等城市。对于2024年出现的巨额亏损,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房地产项目资产减值33.70亿、金融资产减值净亏损21.04亿,以及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2.22亿,三项合计共亏损56.96亿。比如在深圳,仁恒深之源项目,从最初9-10万/㎡大幅降价至4-5万/㎡,属于打5折销售,这些产品的投资失误也是仁恒巨亏的原因。作为新加坡企业,仁恒董事长这几年已经把重心转移回了新加坡,在最近的业绩会上,他还直接说:“与新加坡市场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在2024年继续呈下滑趋势。”
团队散场,核心人才全面流失
伴随业务全面收缩,地也不拿了,高配置的团队自然也就显得多余。因此,2022年至今,仁恒原本稳定的核心高管批量离职,很多10年以上的老人都离开了。盘点仁恒这几年离职高管如下:
1)原仁恒置地执行副总裁、上海区域总经理阮信坤
仁恒元老级人物,曾任仁恒苏州公司总经理、上海区域总经理等职务,去年底离职。
2)原仁恒置地北方区域总经理杨军
此前就职于平安,先后担任仁恒置地北方公司投资副总经理、集团投资中心总经理等职务,去年底离职。
3)原仁恒置地执行副总裁周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