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山东海莱云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甲方,在与乙方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合生物股份,股票代码:603102)合作过程中产生纠纷,现已进入诉讼阶段。诉讼期间,海莱云视律师在审查百合生物股份提交的证据时发现,双方在燕麦麸SC类代餐产品代加工合作的评审环节中,提及给予甲方采购人员每盒0.6元费用的内容。如果按合同约定的年采购量60万盒计算,可能涉及36万元利益输送,该情形在上市公司合同评审流程中出现,引发对其合规管理的质疑。
在合同评审表中显示,百合生物股份副总经理王文通、审计张军忠、股东岳德杭等皆以审核同意。
作为顶着“营养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光环、2022年登陆上交所主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百合生物股份2024年年报显示其8.01亿元营收中84%来自代工业务。然而光鲜业绩背后,这笔公然写进合同评审表的回扣,究竟是企业内部管控形同虚设,还是早已将商业道德与法律红线抛诸脑后?公众有权质疑其财务处理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通过不当方式记录相关支出的情形?当上市公司不惜用贿赂手段换取订单,广大股民的利益又该由谁来保障?
网络资料显示,百合生物股份于2005年11月16日在威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位于威海荣成市天鹅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大路552号,法定代表人刘新力。其代工合作品牌包括同仁堂、GNC(健安喜)、安琪纽特、京东“京造”、国大药房(国致品牌)等行业知名企业。此次曝光的回扣事件,暴露出企业在代工合作中的合规风险。公众关注的核心在于:该事件是个别员工的违规操作,还是反映出企业在合同审批、合规管理等环节存在系统性漏洞?
来源于百度百科
作为上市公司,百合生物股份有责任根据信息披露规则,就事件背景、内部调查进展及整改措施向市场和投资者作出说明。若经调查确认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企业需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若属于个别现象,也需通过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合规培训等方式,消除市场疑虑。
对于其他合作项目,在无证据表明存在类似问题的情况下,不应仅凭单一事件进行推测。但此次事件已引发行业对代工业务合规性的关注,企业需以更透明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以维护投资者信任及市场秩序。
7月4日上午9:40,记者联系了百合生物股份董事会办公室(0631-7833031),就此事件进行了核实沟通,其工作人员电话中回复说等待他们核实后给予回复,此稿内容已于当日上午10:00发至其董事会办公室官方邮箱(suntongbo sohu.com)。7月7日上午,已过72小时,再次拨通百合生物股份董事会办公室电话始终无法接通。截至发稿,未收到百合生物股份任何回复。
对于此事件中华网山东频道将进一步跟踪报道。
(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