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亦主动降薪,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董事李兴仁及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分别从2022年的375.9万元、208万元、190.9万元降至2023年的179.8万元、106.6万元及109.9万元。
如此困局下,喜马拉雅过去数年在并购与IPO之间反复摇摆。而在线音频行业长期亏损、盈利模式单一的通病,更如乌云般笼罩其上。
而此次并入腾讯音乐后,喜马拉雅将作为其长音频旗舰,与QQ音乐等共同构建全场景音频娱乐矩阵。腾讯音乐亦可借其丰富长音频内容,充实会员权益,进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与客单价。只是,二者精细化运营能否释放最大价值,尚未可知。
三、内容生态博弈
在线音乐江湖,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可谓“双峰并峙”:前者以SVIP升级等深耕付费率与ARPU,后者凭社区氛围与差异化内容维系用户粘性。
然而,字节跳动携“汽水音乐”横空杀出——2022年问世的这款免费音乐流媒应用,以全曲库免费与精准算法推荐破局,2024年下半年月活已破6000万,以行业最快增速,直抵付费模式腹地。
此番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牵手,除了旧有投资纽带,更因共同的劲敌——字节跳动。
目前,腾讯音乐旗下已汇聚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个知名品牌,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深厚的版权资源。即便身处行业头部,腾讯音乐亦难掩焦虑:2024年四季度月活用户流失2000万,净增订阅用户仅200万,一度引发股价波动。反观其长音频布局,自营产品企鹅FM于2023年谢幕,2021年纳入麾下的懒人听书亦困于网文有声化的小众赛道。
而过去5年间,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畅听凭免费模式迅猛生长。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深层逻辑,正在于巨头间的内容生态博弈。整合喜马拉雅后,依托其520万部有声书、24万档播客的内容矩阵,腾讯音乐有望构建“音乐+有声书+播客”的全场景音频闭环,以内容多样性筑牢用户黏性。
这场整合能否开辟音频新蓝海?仍需时间作答。
(来源:经济导报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