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背后:代工巨头阿宽食品的品控危机与资本焦虑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背后:代工巨头阿宽食品的品控危机与资本焦虑
2025-07-29 11:45: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日,一场食品安全风波将食品代工企业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推至台前。起因是其代工的网红品牌“麻六记”酸辣粉被多名消费者投诉存在发霉问题,并迅速被会员制商超开市客(Costco)在全国所有门店下架。

面对舆情,阿宽食品于7月27日发布官方声明,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声明称,问题产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和18日两个批次,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粉饼在保质期内霉变。公司随即启动了产品召回,并向消费者及麻六记品牌方致歉。

代工危机爆发,品控红线为何屡屡失守?

当作为生产方的阿宽食品出面致歉时,品牌方麻六记选择了沉默,这进一步点燃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麻六记还不出来跟消费者道歉?”截至7月28日上午,类似的质问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

此前,麻六记创始人张兰曾在直播间声称,尽管使用代工流水线,但“材料跟秘方以及工厂的工人都是麻六记自己的”,这番言论在产品质量问题面前显得尤为讽刺。记者多次致电麻六记酸辣粉的委托方、由汪小菲担任董事长的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品牌方失声,将代工厂阿宽食品推向了风口浪尖。而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这场危机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这只是阿宽食品近年来众多食品安全客诉中的冰山一角。在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上,关于阿宽旗下产品的抱怨早已屡见不鲜,仅黑猫投诉平台,就有705条投诉中包含“阿宽”。

今年4月,一位消费者打开一桶仍在保质期内的阿宽“小鲜粉”,准备冲泡时却发现粉饼上布满了白毛,而产品生产日期仅在一个月前。5月,另一位消费者在阿宽酸辣粉的醋包里倒出了一块锋利的碎玻璃,庆幸自己倒料前多看了一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去年7月,有消费者称在阿宽土豆泥拌粉中吃出了嚼不烂的“豆干”,吐出来一看竟是一根橡皮筋。

比产品出现异物更让消费者失望的,是阿宽食品的售后处理方式。发现玻璃的消费者被客服告知,那只是“温差环境下产生的晶体”,并要求提供购买收据才肯赔付一罐产品的钱。而吃出橡皮筋的消费者在向12315投诉后,得到的公司回复却是“没有证据证明橡皮筋是从我的产品里吃出来的”,并暗示其无法追溯。这种消极且推诿的处理态度,加剧了公众对其品控和企业责任感的不信任。

此次为麻六记代工的产品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更像是阿宽食品长期存在的品控隐患的一次集中爆发。

代工模式双刃剑:规模与利润失衡

公开资料显示,阿宽食品是中国方便速食领域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它不仅拥有“阿宽”和“白家陈记”等知名自有品牌,还是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以及此次事件主角麻六记等众多一线网红品牌背后的生产商。2024年,其向麻六记的销售额高达2.01亿元,占其年度总销售的14.77%。

但这位“冠军”的日子并不好过。2020年,“宅经济”曾一度将阿宽食品推向巅峰。当年,其营收暴增75.89%,净利润飙升222.49%,并吸引了高瓴、茅台建信基金等一众明星资本的青睐。但风口过后,增长神话迅速褪色。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阿宽食品的营收增速已从双位数骤降至个位数,2024年仅为4.72%。净利润如同过山车,在2023年大幅下滑26.80%后,2024年虽有回升,但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备受考验。

关键词:代工巨头阿宽食品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