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青高铁开通,促进了济南、青岛双核联动;2019年,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通车,沂蒙老区终圆高铁梦;2020年,潍莱高铁通车,打通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任督二脉”;2021年,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庄寨段通车,“牡丹之都”接入全国高铁网;2022年黄东联络线开通,济南枢纽米字形高铁网落下关键一笔;2023年,济郑高铁、莱荣高铁通车,打通了西向出省通道,实现了中原与半岛的快速连接;2024年,日兰高铁全线贯通,潍烟高铁通车,山东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047公里,跃居全国首位,实现从奋力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潍烟高铁的通车,山东高铁“成环成网”,出省通道达到5个,青烟威实现“县县通高铁”,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得到了极大便利。潍坊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可借助高铁快速对接烟台的海洋经济、跨境电商,莱州的石材产业、招远的黄金产业、蓬莱的葡萄酒产业可以更快触达全国市场。
依托不断织密的高铁网,列车开行密度、开行站点也得到提升优化。今年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增济南至青岛间G6971/G6972次等3对动车组列车,经由黄东联络线运行,进一步提升济南西、济南站、济南东站间联通能力。首次开行青岛北至青岛北C6491/4、C6493/2次“青烟威半岛环行”动车组列车2列,经由青荣城际、潍荣高铁线运行,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撑。
山东高铁从“一横一竖”到“成网成环”的跃迁,不仅重塑了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成为东西贯通的交通脊梁、南北循环的核心纽带,其意义远超交通本身。一条条钢铁铸就的长龙,输送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山海相连、时空压缩,重构了产业链、激活了文旅潜力,重塑着山东半岛地理经济版图,提升了山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枢纽价值,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山东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
科技创新筑就精品工程
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济青高铁公司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在高铁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精品”五大理念,让每一条线路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平安为本筑牢百年根基。济青高铁公司始终将安全质量视为不可撼动的生命线,以制度规范安全生产,以技术提高安全水平。10年来,实现已开通项目验收合格率100%、安全责任“零事故”、质量克缺和外部环境“零问题”。同时,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让本质安全得到根本提升。
绿色为底绘就生态画卷。济青高铁公司做好“绿色铁路建设”文章,全过程全周期推动节能减排降碳扩绿工作。选线环节采用环境生态敏感性最优方案;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组织、工艺,实现资源节约利用,针对工程弃渣,探索出弃渣减量化、资源化新思路,并在潍烟高铁建设过程中研发出了基于固废利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新材料,既“变废为宝”又降低成本;新建烟台南站,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打造,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近零碳智能场区示范工程。
智慧领航注入核心动力。济青高铁公司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济青高铁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快速评估影响选线的各种因素,快速确定最佳方案。针对高铁建设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地下暗河等复杂地质环境,创新研究应用了“探、诊、治”三步疗法,研发了“岩溶区桩基智能注浆系统”,形成5项发明专利,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研发了耐候钢系列成果、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一体化无人操作施工技术与装备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