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与新国标政策为电动两轮车行业带来新增量,小牛电动(NASDAQ:NIU)虽销量提升,但仍未跨越亏损的深壑——今年上半年净亏约3300万元。
自2022年以来,小牛电动已连续三年未能盈利,与雅迪、爱玛、九号等同行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服务订阅收费模式频遭诟病,2G升级4G被指“霸王条款”,超3700条相关投诉暴露用户体验与其商业逻辑的深层矛盾。
上半年净亏约3300万元
近日,小牛电动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年中报。报告显示,公司半年度总营收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34.08%;股东应占亏损为3296.42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7971.61万元,亏损有所缩窄。
小牛电动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量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达到了55.3万台,相当于2024年全年销量的59.8%。
这一增长趋势与国内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整体发展相吻合,尤其是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行业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销量达到了3232.5万台,同比增长29.5%。
然而,尽管有政策“东风”,小牛电动仍未实现盈利,且自2022年由盈转亏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0.49亿元、2.72亿元及1.93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相较之下,同行业其他企业如雅迪控股(1585.HK)、爱玛科技(603529.SH)和九号公司(689009.SH)近年来持续保持盈利,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
具体而言,雅迪控股在2024年的全年收入为282.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72亿元,并预计2025年上半年纯利不少于16.0亿元。爱玛科技202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1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至19.9亿元,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05亿元,同比增长25.12%。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与小牛电动一同“出圈”的九号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持续实现了超百亿的营收,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117.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归母净利润也增长了108%,突破12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缩减
小牛电动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致力于高端智能电动两轮车、电动滑板车及相关生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其互联网背景、科技感及外观设计,小牛电动成功吸引了众多用户为其产品买单,并于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然而,小牛电动很快遭遇挑战。2022年初,由于上游锂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小牛电动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上调全系锂电产品的零售指导价,涨幅为200元至1000元不等。此次涨价迅速影响了公司的销量,导致2022年首次出现财务亏损。
图片来源:小牛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