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胶东人家新任掌门人张晓丽:“把鲁菜做好”立店,让客人“把生活过好”图强

胶东人家新任掌门人张晓丽:“把鲁菜做好”立店,让客人“把生活过好”图强
2025-08-20 17:28:0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一个多月前,胶东人家餐饮管理集团创始人、掌门人向仁莲女士因突发疾病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后,500多位来自餐饮界、文化界及社会各界宾客自发赶往追思现场,送别这位将毕生精力投入鲁菜传承与胶东风味推广的行业前辈。如今,向仁莲的女儿张晓丽正式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以新一代掌门人的身份,带领胶东人家在传承与创新的航道上继续破浪前行。

c8b9eaea93754fff88a9e5a36b2d3eff~tplv-tt-origin-web_gif.jpeg

接棒:从“家的味道”到“责任的重量”

“母亲常说,胶东人家的根,是‘家’。”初见张晓丽,她身上既有年轻人的爽朗干练,又透着与母亲一脉相承的温婉坚韧。谈及接棒的契机,她坦言,最初并无“接班”的明确规划,母亲总说“家里的事不用你太操心,把自己的路走稳”。

然而,向仁莲的骤然离世,让这份“不用太操心”的责任瞬间落到了张晓丽肩上。追思会上,看着500多位自发前来的宾客——有合作20年的食材供应商、从开业起就常来的老朋友,还有专程从各地赶来的鲁菜同行——张晓丽忽然读懂了母亲口中“家”的分量。“这不是一个人的‘家’,是无数人用信任和感情筑成的‘胶东人家’。”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托付,张晓丽在员工大会上郑重承诺:“我未必是最懂餐饮的,但我一定是最想把‘胶东人家’的根守住的——说到底,就是把鲁菜做好,让来这儿的客人能感受到生活的好。”

守正:以精益之心,铸品质之基

“做餐饮,没有捷径,首先要把‘食材、环境、服务’这六个字做到极致。”张晓丽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母亲的口头禅,如今也成了她的行动指南。在她看来,“把鲁菜做好”是一切的前提,只有守住品质的底线,才能谈得上让客人“把生活过好”。

13c91e08cc6d47fabcc8becb4086b602~tplv-tt-origin-web_gif.jpeg

食材上,较真到“吹毛求疵”。胶东人家的招牌鲅鱼水饺,从选鱼到上桌要过数道关。张晓丽接手后,在原有标准上再加了一条:“每批鲅鱼到店,必须由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共同验看,肉质弹性、新鲜度有一项不达标,整批拒收。”她始终强调:“鲁菜的魂在食材,只有把好这道关,才能让客人尝到最地道的胶东风味。”

cb64be98aa294489aa96a37148740e22~tplv-tt-origin-web_gif.jpeg

环境上,雅致藏在底蕴里。不同于当下流行的“网红风”,胶东人家的门店始终以古典大气为主题:厚重的红木餐桌椅搭配雕花木窗棂,素雅的棉麻桌布衬着温润的灯光,处处透着沉稳的质感。张晓丽在此基础上添了许多贴心设计:每张餐桌都配着可调节高度的儿童座椅,卫生间的洗手液也换成了温和的润肤款。“老家具是鲁菜文化的一部分,但细节里的体贴,才能让客人坐得舒心、吃得安心。”

1c7fe25187214820b892dc133391e154~tplv-tt-origin-web_gif.jpeg

服务上,把“应该”变成“愿意”。“客人进门说‘您好’是应该的,但能记住客人的名字,聊一句‘张姐今天还是要葱烧海参吗’,才是愿意。”张晓丽要求员工练“察言观色”的本事:看到带孩子的客人,主动递上围兜和小玩具;发现老人夹菜吃力,悄悄换上浅口餐具;甚至会留意熟客的饮食偏好,比如哪位客人偏爱清淡口味,上菜时会特意叮嘱后厨少盐少辣。

创新:让老味道遇见新需求

“守正不是守旧,就像鲅鱼水饺要新鲜的鱼,调馅却能做出年轻人喜欢的‘老味道’。”张晓丽深知,“把鲁菜做好”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让传统味道跟上时代节奏,才能真正让客人在这儿“把生活过好”。

c8b18934e9fc4423bea48997f2ea2d2c~tplv-tt-origin-web_gif.jpeg

菜品创新,在“根”上做文章。针对年轻人对健康、颜值的需求,胶东人家推出了“新派胶东菜”系列:用传统胶东大饽饽手艺做成拉布布等卡通面食,造型灵动又不失麦香本味;经典的葱烧海参也出了“小份装”,满足单人食客的需求。“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胶东风味的魂。”张晓丽解释道,比如新菜“海菜豆腐羹”,看似现代,汤底却沿用了母亲传下来的“三吊汤”工艺——用扇贝、海蛎子、鱼骨慢火熬制6小时,鲜美度丝毫不输传统菜式。

595a19c05b07417d874c467c03243941~tplv-tt-origin-web_gif.jpeg

a6ba24211d384c47bd7b10a8bb26dc5d~tplv-tt-origin-web_gif.jpeg

场景创新,让宴席有“故事”。在胶东人家,生日宴不再是简单的“吹蜡烛、切蛋糕”:给老人办寿宴,会准备手写的“寿字饽饽”,让晚辈行“奉茶礼”,现场布置融入“松鹤延年”等传统吉祥元素;为孩童庆生,则用彩色面团捏出小动物面点,搭配气球和卡通桌布,满是童趣;年轻人过生日,可定制“复古派对”或“浪漫主题”,从餐具摆盘到背景音乐都贴合年龄特点。

101b973362924e1d8b8915ed571aa9e0~tplv-tt-origin-web_gif.jpeg

更受欢迎的是升学宴。作为家庭重要的成长里程碑,胶东人家围绕“成长与期许”精心设计专属场景:用“步步高升”的菜品组合传递祝福,以“前程似锦”的主题装饰烘托氛围,席间还特意预留家人分享感言的环节,让这场宴席不仅是欢聚的餐桌,更成为见证成长、凝聚亲情的温暖载体。“宴席的本质是情感的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情感有处安放。”

未来:从“吃饭的地方”到“生活的平台”

“胶东人家的未来,不只是一家餐厅。”张晓丽指着门店里新布置的鲁菜文化展示区说,墙上挂着老厨师手写的菜谱,展柜里摆着民国时期的胶东铁锅,“我们想让这里既是鲁菜的传承地,也是生活的加油站——客人来这儿,不仅能吃到地道鲁菜,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温暖。”

张晓丽规划的鲁菜文化体验区,将展示清代流传下来的胶东烹饪器具、鲁菜大师的手写菜谱,甚至会复原“胶东渔家厨房”场景。“客人来吃饭前,可以先逛逛这里,了解一道菜背后的故事,这样吃起来会更有味道。”

除此之外,张晓丽还有更细致的布局:每月开设“鲁菜课堂”,请有经验的师傅教市民做鲅鱼水饺、酱焖海鱼;依托已有70万粉丝的线上媒体号“鲁菜那些事”,让更多人了解鲁菜文化;未来还计划联动胶东半岛的渔村,推出“寻味之旅”,让客人跟着渔民出海、学做渔家菜。

75909b90e08d453685e4feeac1f97485~tplv-tt-origin-web_gif.jpeg

如今,胶东人家的版图已悄然拓展:在黑虎泉、百花洲开起了茶馆虎泉阁、月下观棠,用传统茶点搭配新式饮品,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时尚去处;济南东部的溪客农庄,则成了市民体验田园生活的休闲地,传播朴门永续农法的生活理念,有机的食物里藏着自然的清新。

4cec1d231e174b24afe1755928c534b5~tplv-tt-origin-web_gif.jpeg

“母亲那代人,用一辈子证明了‘把鲁菜做好’就能立住脚;我们这代人,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迈一步——让胶东人家成为一个能让客人‘把生活过好’的地方。”张晓丽说。

从向仁莲到张晓丽,从坚守味道到传递生活温度,胶东人家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那盘热气腾腾的鲅鱼水饺,面皮里裹着的是鲁菜传承的坚守,馅料中藏着的是贴近生活的巧思,而最终送到食客嘴边的,是那份始终不变的“家的味道”——这味道里,有匠心,更有生活的甜。

(来源:头条号@品牌中国)

(责任编辑:尹子怡)
关键词:胶东人家新任掌门人张晓丽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