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方面,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在2025年2月推出全球首款SRG刻蚀光波导模组,厚度仅0.7mm,亮度高达5000尼特,突破了AR眼镜轻薄化与全天候可视性的核心瓶颈,标志着歌尔在衍射光波导路线上的产业化能力已走在全球前列。声学方面,歌尔在首届创新大会上展示了为AI眼镜量身定制的防漏音扬声器与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前者通过专属设计,保证佩戴者的语音内容即使在0.5米外也难以被旁人听清,解决了用户隐私痛点;后者则通过声源定位、指向性拾音和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高效降噪和语音识别。
整机设计上,公司在CES 2025上推出的Mulan 2与Wood 2成为行业关注焦点。Mulan 2仅重36克,为全球最轻AR眼镜,Wood 2则实现了多模态AI交互:语音、图像与智能戒指三位一体,使端到端延迟缩短至约2秒,显著提升了交互效率和沉浸感。此外,公司还展示了Euler PCVR参考设计与高精度眼动追踪等方案,形成从AR到VR的全链条产品矩阵。
持续加码光学、声学与智能制造,令歌尔股份研发体系更厚实、产品纵深更深,在技术快速迭代的AI+XR赛道保持领先。
这使歌尔在AI眼镜产业链中具备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根据产业链消息,歌尔股份长年以来都是Meta智能眼镜的核心代工厂之一,并参与小米首款AI眼镜的生产。同时,公司在衍射光波导方向与雷鸟等国内厂商展开合作,覆盖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
AI眼镜进入爆发前夜,歌尔卡位全球头部客户,具备零组件+整机的垂直一体化优势。
展望未来,后续催化因素包括三季度指引能否兑现环比加速、Meta及小米新品发布后的首批销售数据,以及潜在的消费电子换新补贴政策细则。
短期来看,公司盈利修复弹性明确;中期成长性则取决于AI眼镜的规模化落地;长期视角下,歌尔在“端侧AI+传感硬件”的平台化布局,有望重塑其从制造龙头向科技生态主导者的角色。
歌尔股份面向未来的增长动能似乎已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