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金融行业,共有53个品牌上榜,体现出其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为社会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提供关键支持。各大金融机构凭借专业的服务、稳健的运营以及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在满足企业和个人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塑造了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在众多行业中,有21个行业的上榜数量≥10个,除金融之外,其他行业按上榜数量排序依次是:
食品饮料行业(39个),伊利、农夫山泉等品牌以高品质产品与深厚品牌文化,深受消费者青睐;
传媒与娱乐行业(33个),湖南卫视凭借优质内容创作稳居行业前列,小红书以潮流分享社区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指南,蓝色光标则在营销传播领域展现专业实力;
能源行业(24个),国家电网以全球领先的输电技术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宁德时代凭借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引领新能源产业变革,南方电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与区域能源协同方面成效显著;
酒类行业(22个),除茅台外,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传承酿造工艺,打造独特酒文化;
科技行业(22个),华为在5G通信与智能终端领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深度求索凭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汽车行业(22个),比亚迪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医药生物行业(22个),在健康需求增长与科技创新推动下,同仁堂和白云山等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医药研发与生产水平;
电子行业(21个),台积电和京东方等企业在显示技术等领域不断创新,提升中国电子产业竞争力。
此外,家电、休闲旅游、多元化、机械、零售、零售/服饰、交通运输、生活服务、房地产、航空服务、建筑工程和物流也均有十余个品牌上榜。它们在各自领域稳健发展,共同构成中国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21个行业品牌加起来共计402个,占总榜单的80.4%,成为支撑中国品牌价值体系的核心力量,反映出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优势产业持续巩固与拓展品牌价值的良好态势。
纵观榜单,还会发现亮点之一在于老牌与新锐的精彩共舞。
中华(烟草)、格力、娃哈哈等国民级品牌,如中流砥柱,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蜕变新生,凭借深厚的底蕴与持续的精进,牢牢占据市场高地,承载着消费者的集体记忆与深厚信赖。
与此同时,一股锐不可当的新势力正蓬勃涌现:人工智能先锋深度求索、跨界造车的科技巨头小米汽车、休闲零食新贵鸣鸣很忙、引爆潮流的新式茶饮霸王茶姬、深耕数字科技的宇数科技……
这些新锐品牌以敏锐洞察捕捉市场脉搏,凭借颠覆性创新与精准定位,为整个中国品牌生态注入强劲的新鲜活力。老将的坚守与新秀的锋芒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中国品牌迭代升级、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而榜单更澎湃的脉搏,则来自中国品牌扬帆出海的壮阔航程。这股席卷全球的“东方巨浪”,在数据中激荡回响:
华为,以千亿级海外版图(2024年海外收入2318.29亿元,占总营收26.9%),在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开疆拓土(如欧非中东市场收入1483.55亿元)。其5G通信与智能终端双剑合璧,持续巩固全球科技巨擘的王者地位。
字节跳动(TikTok),海外业务狂飙突进(2024年收入增长63%至390亿美元,占总收入约1/4),席卷全球社交媒体,以颠覆性的短视频浪潮俘获亿万海外用户心智,成为不可忽视的超级力量。
比亚迪,海外战报捷报频传(2024年境外营收约2218.84亿元,同比劲增38.49%),足迹遍及全球百国,更在俄罗斯、新西兰、哥伦比亚、东南亚等地横扫新能源汽车销冠宝座,强力驱动中国智造驶向世界舞台中央。
小米,海外疆域持续扩张(2024年境外收入1533亿元,占比41.9%),智能手机雄踞全球56国市场前三,在非洲、东南亚、中东份额节节攀升(分别达11.3%、16.1%、18.6%),手机、AIoT、互联网生态在海外遍地开花。
OPPO,作为出海阵营的隐形冠军,始终以惊艳影像与时尚美学,在东南亚、印度等市场圈粉无数,展现中国设计的全球魅力。
这组星光熠熠的出海舰队,正以雷霆之势,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深深刻入亚洲版图与世界版图。
02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