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榜单还凸显北京品牌“传统与新兴共生”的鲜明特色:
既有同仁堂(1669年创立)、首钢集团(1919年建立)、中茶公司(1949年成立)、王府井(1955年创立)、燕京啤酒(1980年建厂)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承载深厚的文化与市场积淀;也有如泡泡玛特、红果短剧等新消费代表,凭借创新商业模式与精准年轻定位迅速崛起,展现出北京品牌的活力与成长性。
北京同仁堂
北京品牌的集体崛起,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国家战略布局、资源汇聚能力、市场消费潜力与创新制度环境长期协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京津冀核心、“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与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凭借政策引导、人才虹吸与资本优势,持续为大品牌孵化提供土壤。头部企业不仅在此建立运营中枢,更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链重构,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
尤其在“双循环”新格局与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北京品牌展现出显著的适应性与前瞻性——传统央企稳健根基,科技大厂开放赋能,老字号跨界焕新,新消费精准卡位,形成多层次、梯队化的品牌生态。
这种“国家战略+市场活力+文化自信”的三重驱动,正推动北京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跃升,持续释放影响亚洲乃至全球的品牌声量。
TAOTIE国际品牌研究院专家总结指出,北京的品牌发展路径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提供了关键启示:品牌建设需跳出单一经济指标,嵌入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升级与文化输出之中。
未来,伴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及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赛道布局,北京有望诞生更多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品牌名片,不仅贡献于经济增长,更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