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中美军事装备现代化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弹道导弹、无人机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甚至实现了局部领先,并依托完整且快速现代化的装备体系,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军形成了有效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则在传统核力量、航母数量与经验、全球力量投送、隐身空军规模以及某些尖端技术方面仍保持着优势。
我们自信的是,国防工业基础的稳固性、供应链的韧性以及战时动员生产能力,可能成为决定长期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4、先进装备能反映国企功能性改革的成效
从近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成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军工企业国企改革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强力支撑。
近年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飞跃,是军工企业国企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改革为军工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创新效率和发展质量,增强了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未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依然是推动军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军工国企改革是多方面的。聚焦主业与优化布局要排在第一条。改革推动军工企业更加“聚焦主责主业”,确保资源向核心领域集中。同时,通过“专业化整合”(例如兵器装备集团重组安徽军工集团)、处置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使业务结构更优化,更能保障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包括军民融合与成果转化,“军转民”与“民参军”成果甚多。
尽管成效显著,但军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仍面临挑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存在“卡脖子”风险。需要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高效率的改革需持续深化。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要求更高。
朝深处想,最大的国企业改革成效是什么?是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实行。新一轮国企改革,总是重复昨天的话,总是说董事会建设、三项制度改革、国资监管等等老生常谈的事情,常常感到没有新话可说的地步。其实2022年后的改革是功能性改革,就是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就是三个集中。中央强调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三个集中”,第一个集中的第一条是“国家安全”。这次大阅兵反映的是什么?就是凸显功能使命性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贯穿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的基本定位,从小散乱弱到发展壮大,从优化调整到集中聚集,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与国有经济地位作用相匹配、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相适应、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科学路径与有效举措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