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刘晓曙 | 美国经济:表面韧性下的内生矛盾与未来增长困局

刘晓曙 | 美国经济:表面韧性下的内生矛盾与未来增长困局
2025-09-08 17:11: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前美国经济正呈现出“表面韧性”与“内里承压”的鲜明两面性。从关键经济指标来看,数据似乎稳健向好,但深入剖析则会发现内生矛盾不断深化,衰退风险持续累积。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未来1至2年,美国经济将在增长动能与制约因素的交织中前行,增长潜力受限,增速中枢或面临下移压力。

当前经济:表面数据亮眼,内里隐忧暗存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呈现出一定韧性。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季环比折年增速达3.0%,远超市场预期的2.6%;7月,失业率微升至4.2%,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2.7%,核心CPI同比3.1%,虽高于目标但尚可接受。GDP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看起来相当稳健。

然而,亮眼数据背后暗藏隐忧。刘晓曙认为,美国亮眼的GDP增速实际上是由进口的大幅萎缩带来的泡沫式增长与“虚假繁荣”。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二季度美国进口环比下降3445亿美元,进口的下降使得净出口为GDP贡献了5个百分点。反映美国内需基本面的核心指标“美国国内购买者最终销售额增速”也从2025年一季度的1.9%放缓至二季度的1.2%。

同时,尽管失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劳动力市场的其他指标显示市场正在降温。7月非农就业新增仅为7.3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且5-6月的数据也被大幅下修25.8万。此外,劳动参与率持续下滑,7月已降至62.1%,这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正在下降。虽然当前通胀率(如7月CPI同比2.7%,核心CPI同比3.1%)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关税政策的通胀效应尚未完全显现。随着关税政策的持续实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可能会进一步传导至消费终端,从而引发二次通胀风险。

“一般来说,GDP增长会驱动就业,就业会影响工资,进而影响通胀。”刘晓曙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却呈现出:经济增长亮眼但劳动力市场疲软;新增就业下降与通胀顽固并存。前者主要是由于当前美国GDP增长主要源于进口收缩的被动增长、“数据增长”,这种“被动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微弱。后者则反映出本轮通胀上涨的核心动力并非需求拉动,而是关税效应带来的供给端成本上升以及特定服务行业的“刚性涨价”带来的结构性通胀。

未来增长趋势:动能与制约的交织

总结来看,美国宏观数据看似稳健,实则内生矛盾深化与衰退风险累积。“未来1-2年,美国经济将处于增长动能与制约因素交织的复杂局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增长仍具韧性,但其增长潜力将被限制,潜在增长曲线或者说增速中枢将下移。”刘晓曙表示。

刘晓曙认为,当前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美国作为全球技术创新中心,未来1-2年内它在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上仍将居于全球领导地位,以AI为代表技术创新将促进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推动生产率抬升,为美国经济注入长期增长动力。同时,《大而美法案》作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也将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提振效应,例如《大而美法案》提出将企业税永久锁定在21%、研发费用100%抵扣等政策,通过为企业节省税负,刺激企业增加投资。

数字技术创新为经济注入长期增长动力,财政刺激带来短期经济提振;但与此同时,政府债务、通胀风险与关税冲击可能会限制美国经济增长潜力。

“首先,债务问题将制约美国经济增长。”刘晓曙解释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在2025年8月已突破37万亿美元。随着国债总额持续攀升,利息支出将进一步侵蚀财政空间,迫使联邦科研预算连续三年缩减。同时,政府为偿还债务大规模发债将直接加剧市场资金供需矛盾,推高私人部门融资成本,挤压实体经济投资空间。例如,2025年4月,受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和国债发行量激增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带动穆迪AAA级企业债券利率一度攀升至5.67%。

关键词:刘晓曙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