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业绩滑坡、风控失守、掌门人落马……桂林银行陷多重危机,十余年上市梦恐成泡影

业绩滑坡、风控失守、掌门人落马……桂林银行陷多重危机,十余年上市梦恐成泡影
2025-11-11 15:04:1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来源:桂林银行三季报

这一升一降,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桂林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正面临严峻考验。

横向比较来看,桂林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也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数据尚未公布),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76%,而桂林银行远超这一水平。

原董事长吴东的落马更是暴露了桂林银行内部治理的严重缺陷。

2025年9月30日,桂林市纪委监委一则通报,为桂林银行前董事长吴东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这位在该行任职近15年、担任董事长超5年的掌舵者,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吴东的违纪违法行为贯穿任职后期关键阶段。2019年至2025年间,他多次收受下属与私营企业主所送礼金,以及高档白酒、名贵药材等礼品,将权力异化为寻租工具。更令人震惊的是,吴东竟直接安排下属通过虚列开支的方式套取公款,专门用于购买茅台酒,既供单位违规招待,也满足个人饮用需求。

吴东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它必然引发市场对桂林银行三个层面的深度质疑:

一是决策流程的公正性:在吴东任职期间,银行的重大信贷决策、投资行为、人事任命是否完全遵循了市场化、合规化的原则?是否存在为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的“蛀虫”行为?

二是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为何该行的内部纪检监察、风险控制、合规审计等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违纪违法行为?这套内控体系是形同虚设,还是本身就存在巨大漏洞?

三是潜在资产的真实性:原董事长的违纪违法行为是否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目前账面上的不良贷款是否已充分暴露?

这一切疑问,都让市场不得不重新审视桂林银行财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历史遗留阻碍IPO

十余年上市梦恐成泡影

桂林银行上市计划可追溯至2011年,彼时,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首次提出“争取5年内上市”的目标。2015年,桂林银行谋求新三板上市,随后又撤回申请,并表示“希望在条件成熟时直接争取主板上市”。

2019年,吴东曾公开承诺,将带领桂林银行在3-5年内完成主板IPO申报,并表示会适时向广西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但承诺到期后,该行的IPO进程却进展缓慢,直到2023年8月,才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进入IPO辅导期,距离吴东的承诺已过去近4年。

即便进入辅导期,桂林银行仍未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该行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部分自有房产土地因历史原因未完善权属手续,二是存在未决法律诉讼。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大问题自2023年首期辅导报告中被提出后,截至2025年仍未完全解决,成为阻碍IPO推进的“顽疾”。

更不利的是,桂林银行正面临A股银行IPO的“寒冬”。自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银行IPO便进入“空窗期”,至今尚无一家银行成功登陆A股,监管层对银行上市的审核标准日趋严格。

对于桂林银行而言,当前的处境更为艰难。前董事长落马引发的治理危机,需要时间重塑内部管理体系;业绩下滑与资产质量恶化,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风险处置与业务调整;而历史遗留问题更是直接卡在IPO审核的关键环节。多重压力叠加下,这家曾立志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的区域性银行,其上市梦正站在破碎的边缘。

11月7日,媒体就财报数据、公司治理等市场关注问题发函、致电桂林银行,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银行上市并非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若自身“内功”修炼不足,即便侥幸上市,也难逃市场检验。对桂林银行而言,当前要务已非冲刺IPO,而是夯实基础、化解风险,方能行稳致远。

记者/王雪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桂林银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