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600340.SH)的预重整持续发酵。11月19日,华夏幸福现任董事王葳公开发表声明,称自己对相关公告的发布事宜完全不知情,公告发布“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公司治理的基本程序”,并已向监管部门投诉。
这一公开表态,也使华夏幸福内部的意见分歧更为凸显。
平安系董事:已向监管部门投诉
根据华夏幸福11月17日披露的《关于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及重整暨法院受理公司预重整的公告》,其收到债权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申请人”)送达的《告知函》及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书》,申请人以华夏幸福未按期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廊坊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同时申请启动对华夏幸福的预重整程序。
公告披露,申请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华夏幸福实施市政工程施工总包工作。经验收、结算、陆续付款后,华夏幸福尚欠付申请人的工程款余额为417.16万元。经申请人反复催告,截至《告知函》出具日,华夏幸福未能向申请人清偿该笔债务。
华夏幸福已收到廊坊中院出具的《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书》,决定受理对公司进行预重整。
然而,作为平安系派驻华夏幸福的董事,王葳在11月19日的公开声明中指出,公告中阐述“申请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本院申请对华夏幸福进行预重整,华夏幸福对此无异议”,而其本人对该公告的发布事宜完全不知情,华夏幸福未在公告发布前通过任何形式告知其本人,未向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更未就此事项征求其本人意见或召开董事会会议进行审议。
她强调,已于公告发布当日第一时间以邮件形式向华夏幸福提出问询,但经多次催告,公司至今仍未回复。其不认可该公告的发布程序及相关表述,华夏幸福对预重整事项是否无异议应经过董事会审慎研究审议表决后提交股东会表决,该公告因缺乏合法决策流程可能会误导广大投资者。
王葳称,“已就上述情况向监管部门投诉,恳请广大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关注此事,审慎判断相关公告内容及风险。本人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平安“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
这并非王葳首次对华夏幸福重大事项持反对态度。
根据华夏幸福今年8月26日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在《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以及《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的议案》审议中,王葳均提出反对意见,理由为“置换带处理不审慎”。
尽管平安在近年来在公开表述中鲜少提及华夏幸福,但这一系列投票与声明,显示出其派驻董事在华夏幸福重大事项上仍保持鲜明立场,且并不认可部分核心决策。
平安与华夏幸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8年。2018年7月,平安资管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19.7%的股份,成为华夏幸福的重要股东,并获得两名董事提名权。
2021年9月,因原第一大股东华夏控股被动减持股份,平安资管及平安人寿“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
而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也直接影响平安的财务表现。平安在其2021年年报中明确披露,当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9%,主要源于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
目前,平安人寿与平安资管仍是华夏幸福第一大股东。
王葳则是平安派驻华夏幸福董事,现任平安人寿寿险总部投资中心另类投资部风险专家。
公开资料显示,王葳1967年出生,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本科学历。曾任平安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助理、平安银行能源金融事业部总裁助理、副总裁、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副首席风险专家等职务。
“预重整”启动
华夏幸福发迹于河北,曾以大规模产业新城开发模式迅速扩张,但自2021年2月债务违约后陷入严重流动性危机,并进入漫长的债务重组周期。
根据华夏幸福披露的三季报数据,其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2.09%至38.82亿元;净亏损98.2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44%。
对于此次申请预重整,该公司在11月19日的公告中提醒,廊坊中院受理公司预重整,不代表法院正式受理申请人对公司的重整申请。预重整能否成功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其称,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受理重整申请的文件。该申请最终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后续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在预重整消息披露后,华夏幸福股价出现连续两日涨停,录得“四连板”。
华夏幸福在11月19日的公告中提示,除公司披露的《华夏幸福关于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及重整暨法院受理公司预重整的公告》所提及的重大事项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其他重大事项。公司经营业绩和债务存在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记者/孙罗南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