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网上一搜就能查到的信息,竟还能让“一身假”的骗子成为学校人才引进“座上宾”,高校不能这么搞笑!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通报了该校“首席科学家”郭某学术造假情况,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解聘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陕西省高考状元、170篇SCI论文、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德国洪堡青年学者……公开信息中的郭某,头衔一个比一个闪亮,一个比一个唬人。然而,看似“开挂”的履历和荣誉,却经不住轻轻一戳。经核查,当年陕西省高考状元另有其人,所谓科研成果查无依据,其头衔多为捏造,还涉嫌碰瓷他人荣誉。
郭某造假贴金的手段,并不算高明。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只需简单查证便能识破。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本有原件核验、档案审查、公示备案等严密流程,但搞笑的是,“一身假”的郭某却一路绿灯成为高校“座上宾”。
问题根源在于部分高校“重头衔、轻能力”、“重履历、轻实力”的功利心态。一些管理者将高端人才引进数量视为办学成绩和政绩,丢掉了求真务实的底线,让资料审核“牛栏关猫”,背景调查流于形式,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术研究的主阵地。人才引进必须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这样招来的老师才能教得好学生,对得起每一分科研经费。
(来源:海报新闻综合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