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正文

山东“网红螺旋老井”爆红!全村缺水挖了十年,如今引来全国数万游客

山东“网红螺旋老井”爆红!全村缺水挖了十年,如今引来全国数万游客
2021-05-04 13:38: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听着摄影师的指令,新郎新娘站在了老井的标志性建筑龙头的一旁。新娘倚靠着新郎,右手轻轻划过从龙头喷出的水流,摄影师大喊一声“很好!”取完景后,新郎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从龙廷镇上专程赶来在掌平洼村结婚的新人。

“五一结婚的人特别多,市里也很堵,我们就想着,反正离掌平洼村的大饭店也很近,这里风景也很美,为何不选择在这里结婚呢?”褚先生表示,婚礼宴席活动结束后,他便带着新娘一起来到老井拍照留念。

“我是从小看着这口老井长大的,光这个龙头我就记得曾经染过三次眼睛,如今乡村旅游带动了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我们也跟着沾了喜气。”褚先生表示,看到家乡的村庄如今游客如织,他作为从小在这附近长大的年轻人也感到很开心。

山东、浙江、湖南、内蒙古……记者注意到,五一假期,不仅仅是山东,“老井”已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打卡地”。掌平洼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军介绍,五一假期前两天,游客已达万余人,预计整个五一假期,游客人数达数万人。

十年打井往事

“为什么掌洼村民愿意耗费10年时间来打一口井?”

“令人震撼!这样的老井当年是如何挖出来的?”

……

在游览中,许多游客充满感慨。

其实,对掌平洼村民来说,这源于一段掌平洼人至今仍不忍回望的贫苦往事。

“俺们村就是因为缺水太穷!实在缺水缺怕了!”回忆起过去,今年87岁的郑寿元仍感慨,掌平洼村山上土地贫瘠,土层薄,村里几乎没有水源,水贵如油,只能靠天等雨吃饭。

“没有水就没收成,俺爷爷那辈儿日子穷,村里还有人出去要饭吃。”据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刘柱元回忆,每逢天旱,水源干枯,村民辛苦一年种的庄稼往往是颗粒无收,喝不上水,吃不上饭,生活极其贫困。

令多位老人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村里大旱,大家翻山越岭轮流去挑水,家里水不够吃,村里的孩子们无法洗澡,洗脸洗手的次数也少,一个个看着脏乎乎的。

缺水甚至影响了掌平洼人的终身大事,缺水、石头多、光棍多给这个村子造成了很大困扰。

水“金贵”到什么程度呢?77岁的老人刘兆田回忆,当时村民给果树浇水时,要先挖一个坑,把水倒在坑里,再盖上东西遮住,防止好不容易弄来的水被太阳烤干。

这些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掌平洼村人的记忆中,也成了掌平洼人心中的痛。

“开山!挖井!愚公能移山,咱掌平洼人为啥不能挖井?”掌平洼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军回忆说,缺水给村子太来了太多苦难,1966年,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韩慎元挑头,召集村民一起商量打井,并点了29岁党支部副书记刘兆友的将。

“宁愿少活20年,也要打出一口井,让老少爷们吃上水!”刘兆友的弟弟刘兆田回忆,从那开始,村干部带领九个生产队凑起来的青壮年劳力近50人,发出了的豪迈誓言,开始自制和筹集挖井工具,准备挖井。

1966年初,一声嘹亮的号声打破了掌平洼的宁静,打井工程正式动工。

打井队一锤一锤、一寸一寸往下打,速度极为缓慢,也极为辛苦,山东汉子就这样以血肉之躯裂石开山。最终打出了一口全国罕见的螺旋老井。

从1966年到1976年,从开山的第一锤,到水喷涌而出,掌平洼人耗费了10年时间。

根据村里的统计,10年打井一共用工70000余个,砌石2万立方米,耗掉4吨铁钎,损坏镢锨镐不计其数,才挖出了这口径18米,井深28米的螺旋井。

这108级台阶,每一级都留下了山东汉子的执着汗水与不屈热血。

关键词:网红螺旋老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