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淄博博山绿水青山焕新颜(上):山窝窝的“变身”

淄博博山绿水青山焕新颜(上):山窝窝的“变身”
2022-09-02 15:09: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关于姚家峪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村庄,从村民田学琴的生活片段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她家住山上,婆婆家住山下,穷得两家共用一口蒸锅。有一年冬天,借了婆婆家的蒸锅用,结果下了大雪,山路寸步难行。田学琴把麻绳绑在鞋上,才跌跌撞撞地到山下给婆婆送了锅。

有很多数据和坐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座村子。它距离淄博城区不远,但实在算得上偏僻难行——群山悍然环绕,只有一条泥泞小路从山峪里弯弯绕绕地爬出来。这里的村民说,姚家峪最难的就是说媳妇。哪怕浓眉大眼的俊后生,媒人一听地名也得撇嘴——地方穷,是非多,亲事难成。峪、沟,意思就是大山缝隙里求生存的小村庄。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穷得叮当的小村庄,修了路,建了新房,还建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红叶柿岩景区。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新的故事,就是从好日子开始。

如今的红叶柿岩,秋来万山红遍

说是姚家峪,其实是一片村庄的统称。一座山垒着另一座山,挤挤挨挨的群山里,姚家峪、和尚房村等小村落像豆荚里蹦出来的豆粒,零零散散地躺在一个个山窝窝里。

以前有多穷,田学琴经常会讲起那个关于“一口蒸锅”的故事。她今年61岁,个子高、嗓门大,年轻时候的苦日子把她磨砺得比很多男人还要坚韧。即便是过去了很多年,说起年轻时的苦日子,仍可以一口气说上俩钟头——委屈太多,那个“一口蒸锅”的故事只是寻常苦日子里的一粒芝麻。

在山里生活的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山路难行,腿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一旦运气不好生了病,要靠亲戚邻居用椅子抬出去;孩子们上学,小学还能在村里,到了初中路上太艰难,往往读到初中就辍了学。

孩子们生在这里,就像撒一把玉米在地上,自然长大。田学琴家住在崖上,下面就是乱石滩子。有一次女儿从崖上直着栽下去,幸亏掉落的地方没有石头才保住了一命。还有一次,老鼠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把襁褓里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在当地,不时有老鼠啃掉婴儿鼻子的故事流传。

孩子虽然没有大碍,但这个事却让田学琴下了决心:盖房。一定要盖一间不进老鼠,孩子有地方能玩的大房子。

“那时候真穷,孩子他爸是兄弟五个,我们结婚分家的时候分了两间,跟他另一个弟兄共用一个院。”说到这,田学琴嗓门高了一度,“都是老石头房子,潮气得没法住人。我就憋着股劲,想有个我们自己的房子。”

1989年,期盼了多年的新房终于开始动工。那时候,田学琴丈夫在窑上干活,一天都挣不到十块钱。为了省点钱,能自己干的,夫妻俩就不找工人。山上盖房子,最难的就是运砖。托人从县里用卡车运来砖,再用拖拉机运到村口,换成小推车运到山下,两口子肩挑手扛,一筐一筐地挑上去。

田学琴个子一米六出头,体重只有120斤,一块砖10斤沉,她一次能挑10块。从山下到新房地址有100多米,就这样一砖一瓦地挑,一砖一瓦地堆砌,夫妻俩硬是该起来了村里独一无二的一座两层新房子。

和新房一起涨起来的,还有债台高筑。家里拖欠了几千块钱的债务,为了还债,田学琴丈夫外出打工,她留在村里照顾孩子,谋划生计。群山环绕、沟壑连绵的独特地理条件,阻碍了一代又一代居住于群山之中的老百姓寻求发展之路。

这种穷,不是没有钱的贫穷,而是找不到出路的穷。大山把身体被困住了,思想也被困住了。

红叶柿岩所在的层层大山

凿山

2012年,一把重锤终于砸向大山。

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这片美丽山区无限的开发潜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规划,姚家峪及其他周边的九个山村共同作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进行开发,示范区充分整合博山西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方针,全力推进产业、组织、生态、文化、人才五个振兴,真正让绿水青山“带笑颜”。

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房利军始终相信,博山这片美丽的绿水青山绝不是“要逃离的农村”,缺少的是运作这些资源的能力。在决定入驻这片山林前,房利军就已经制定好了三个原则:先考虑社会效益,再考虑经济效益;先考虑长远利益,再考虑眼前利益;先考虑当地老百的利益,再考虑公司的利益。

愿景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路径也是好的。但真正落实到农村,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个难题,拆迁。

“我不想走,我们的房子是新的,我们建的两层楼,第二层还没住过。”田学琴说,“要拆就拆别人家,我们不走。”

第二个难题,信任。

“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就想把我们撵出去,不让我们回来了。把我的地占了。”姚家峪的村民盖恒芝说,“当时说是占地了以后给钱,但今年给,还是明年给,后面万一没了呢?”

第三个难题,观念。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住。再穷也是我们自己家。”姚家峪村村民冯作芳说,“家里老人不同意,说走了就没有根了。”

田学琴不想搬,但丈夫主张搬——他回到公司的工地上干活,了解了规划的目标和蓝图后,第一批就在拆迁的同意书上签了字。

就这样,一户户,一家家,和搬迁工作同时进行的,还有隧道的施工:为了解决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所属的域城镇各个村庄间的互通问题。2012年,华旅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打通了第一条隧道——淋漓湖隧道,而这条隧道后来也被称为山东首条民营大隧道,房利军也成为了山东民营企业家投资打隧道的第一人;2017年,和尚房隧道,也就是目前红叶柿岩景区内的“时光隧道”实现通车;目前,还有正在进行中的连接姚家峪与马公祠的第三条隧道。

“待上述3条隧道全部打通后,红叶柿岩景区目前覆盖的姚家峪、和尚房、马公祠、樵岭前、白洋河、岭西这六个村将彻底现实互通,村民出行将不再需要翻山越岭。”开车行驶过隧道,沿着红叶柿岩十八弯山路一路行驶。山脉绵延,到了山顶,房利军指着两侧的风景,“这半山是红叶,另外半山是梯田。这是不能复制的美景,只有博山才有。”

如今居民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淄博博山姚家峪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