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淄博博山绿水青山焕新颜(上):山窝窝的“变身”

淄博博山绿水青山焕新颜(上):山窝窝的“变身”
2022-09-02 15:09: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隧道通了,老百姓心头的光也亮了。村里人渐渐认识到,开发,是真心为村里着想,只有发展,才能让子孙后代有未来。曾经阻碍了世代博山人的大山,如今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来了,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保持乡村“原色”,保护山水原貌。对和尚房村、姚家峪村、石坞村进行整村开发,在原有村庄建筑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打造特色民宿集聚区。

热火朝天的施工队伍开拔了,依托万亩红叶、万亩梯田等资源,打造出山东最美公路“禹王路”和鲁中最美“城市阳台”。

顶尖文化团队入驻了,依托深厚的陶琉文化、丰富的山水资源,链接《中国国家地理》、新旅界等能为文旅目的地赋能的优质高端模式,打造国内文旅融合新样板。

三代人

姚家峪村村民冯作芳第一天搬进楼房的时候,高兴得睡不着觉。“没想到住上这样的大楼,就寻思一辈子都住在老房子了。”

125平米的三室两厅,电梯房,南北通透,出门就是红叶柿岩景区。房子都是装修好的,买点家具就能拎包入住。

不处在冯作芳的境遇里,很难理解这个房子对他们家庭的意义。在当地农村,家里有儿子的人家,给儿子在城里买房基本上算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儿子买不上房,就娶不到媳妇,安不了家。父母在村里也跟着抬不起头。

冯作芳两口子都是出过大力、受过大罪的人。日子辛苦,她也去煤矿上拉过车,顶着烈日干活,拉一车挣几块钱。一年到头地里刨食,也只能算混出个温饱,给儿子在老家盖房不好说媳妇,在城里买房又根本买不起——现在,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随着红叶柿岩景区的发展,老房子拆迁出了两套房子,可以选择市区,也能选择原地安置。冯作芳和老伴觉得故土难离,选了原地安置,又给儿子在市区选了一套做婚房。

同样搬上楼的还有田学琴等一众老邻居。她家也分到了两套房,窗明几净,有自来水和“双气”,“确实是日子好了,应该搬家。”

安居也要乐业。红叶柿岩景区开始运营后,田学琴和冯作芳都成了景区内的保洁工作人员,每个月有1200多元的工资收入。说起在景区上班,她们喜欢用“在村里”,“在家里”这样的坐标定位,因为这就是她们的家,“就跟打扫家是一样的。”

“老百姓一辈子图啥呢?”冯作芳说,“公司给我们老人每个月发500元补贴,儿子结婚不用为房子发愁,小孩上学每个月还发交通补贴,三代人的人生大事都解决了。”

田学琴和冯作芳下班以后,就穿上统一服装到老颜神街跳起广场舞。村里的老人都告别了从前天天坐炕头、站村头,数着人头看日头的日子。

村民都搬到了干净整洁的楼房

在这条山村求变的道路上,没有人被落下。和尚房村于2012年启动护改开发,上恶石坞村于2019年开发,整个搬迁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如今,330户村民住在两到三居室的楼房,在“桃花源”一样的风景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里大部分在家的村民,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在景区里找到了工作。

“老人的安居和快乐,最能反应整个社会的幸福和安乐。”房利军觉得,老年人问题解决了,才算真正解决安居问题。

绿水青山带笑颜

过去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现在陆续返乡就业、创业,人人有事干,老家也能安居乐业;过去村里的老年人种田为生、生活拮据,现在女55岁、男60岁以上村民每月均可领取500元生活补贴,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过去,一些村民对外来人冷脸相对,不喜欢与外界来往,现在村民见到游客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问好……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民风的改变。“乡村振兴所解决的农村问题,说到底就是老百姓的问题,而老百姓的问题不仅仅是口袋的问题,还有脑袋的问题。民风的改变,也改变了村风,只要民风、村风变好了,想再穷回去都很难。”房利军说。

不仅如此,景区里还建起了照相机博物馆、鲁菜博物馆,并邀请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人建立工作室等等。整个红叶柿岩旅游示范片区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更是充分盘活了乡村沉睡资产、资源、文化、古迹。

昔日穷山沟,变成美丽景区

一企带九村的示范效应正在凸显。华旅公司与博山区域城镇和尚房村、姚家峪村、岭西村、上恶石坞村等周边9个山村“抱团”创建了全国首个村企联合党委,以组织振兴强力带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以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凝聚各村优势力量,共同打造红叶柿岩旅游示范片区。

2021年,景区带动周边返乡村民约500人再就业,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这片总占地近21平方公里的山林里,成功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红叶柿岩”样板,不仅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村、上万村民增收致富,还通过链接高端文旅资源,使占地3000余亩、总投资9亿元的红叶柿岩景区项目成为了国内文旅融合新样板。

华旅公司副总经理于峰的办公室里有两幅图,一幅是乡村建设,一幅是景区建设。“我们已经勾勒出一幅蓝图框架,未来会把这张蓝图绘到底,把乡村振兴实打实地做下去。”如今,山村发展的框架已经成型,对于曾经翻山越岭的村民来说,没有什么高山不可翻越。

红叶柿岩景区的繁荣和发展,远远不是区域乡村振兴工作的结束。一个更宏大的计划还在建设之中——

“现在只是做了一个小片区,下一步还有三环五期十年的工程,促进乡村振兴。我们希望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推动第一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城乡融合的示范区。”于峰说,当地的万亩梯田将重新修整利用,形成田园综合体,发展智慧化农业,为老颜神美食街提供食材。

老颜神美食街人流如织

不过,这样美好的蓝图和愿景,依然是存在着重重困难和考验。

“资本的目的是追逐利润,如何真正让资本赋能,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房利军说,一个红叶柿岩景区火了,仅仅只是开端。想要真正盘活乡村资源,让更多像姚家峪、和尚房这种在时代浪潮中凋零的小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尝试着探索出一条路径,在保留绿水青山、保留博山文化的同时,能够将资本引入,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自驾旅行的旅游胜地,不仅能让外地人来博山旅游,还能吸引外地人来博山安家。”房利军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振兴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目标,自己希望能蹚出一条路径,解决乡村振兴“输血”和“造血”之间的矛盾,“这些很难,但是只要是开始做了,就会有改变。”

作为约定,房利军邀请记者等秋天再回红叶柿岩,“半山红叶,半山梯田。”他笑着说,言语里充满自信,“这样的风景,你只能在我们博山看到。”

(来源:壹点号@果然独家 记者:郭春雨、李静、李岩松、高广超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淄博博山姚家峪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