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烟台一年轻团队成功打造全球首个干散货全自动化码头,攻克世界级港口技术难题

烟台一年轻团队成功打造全球首个干散货全自动化码头,攻克世界级港口技术难题
2022-11-16 09:45: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年12月22日,山东港口在烟台港向全球正式发布“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为全球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

如今,通过“全球首创卸船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球首创装车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球首创四种物料自动混配工艺、全球首创清舱智能化技术、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装船控制系统”五大核心优势,烟台港西港区已实现让“抓料卸船、取料装船、堆取料混配、取料装车、智能清舱”各流程全部自动化,整个作业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机械可以自动地完成所有的动作。

亮眼:以“全球首创”打造“世界同业高标”

技术强不强,码头生产的亮眼数字最有说服力。于新国创新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经过不断地研发攻坚和系统调试,创造了全球港口技术界的多个“第一”,推动作业效率实现持续提升。

首创全球领先的卸船自动化技术,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首创全球领先的装船自动化技术,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首创全球领先的装车自动化技术,火车平均在港停时压缩20.8%;首创全球领先的清舱智能化技术,改变了传统人工下舱作业的工作状况,实现了清舱作业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首创全球领先的四种物料自动混配技术,自主研发干散货高精度自动配料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创新推出流程线设备故障预控系统技术,码头流程线设备技术状况可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并创新推出料场数字化技术,动动手指便可实时掌握堆场信息。

工作人员从背朝矿堆的港口“蓝领”,变成了坐在中控室里监控生产画面、简单操作按钮和手柄的港口“白领”

“像一艘40万吨级的船舶,过去至少需要主、副司机两人户外操作一台设备,现在在控制室里1人可以同时管控3台设备,4名工作人员通过10个操作台即可完成卸船机、装船机、装车机、堆取料机共计18台大型设备的自动化作业。”正在进行视频监控的司机于鹏程介绍。于鹏程2016年8月来到烟台港工作,2017年成为一名司机,在技术加持赋能下,于鹏程从面朝大海背朝矿堆的港口“蓝领”,变成了坐在中控室里监控生产画面、简单操作按钮和手柄的港口“白领”,人员作业本质安全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通过自动化升级,烟台港西港区有效减员132人,实现了减人、帮人、护人目标。此外,在大幅提高综合作业效率的同时,有效助推港口节能减排和节支降耗,较传统码头能耗降低10%,年成本可压减4300余万元。同时,烟台港行业竞争力大大增强,来船数量比之前增加了一半以上。“现在码头卸船速度大大提升,40万吨船以前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卸载,而现在最快29个小时就可以卸载完毕。”于新国介绍道。

笃行不怠,创新不止。虽然已经站在行业的“最高点”,走在技术领航的“最前沿”,“光环”加身的于新国创新团队却始终保持着少有的冷静,他们在干散货自动化控制技术“精”“尖”“深”上持续攻坚探索,“全球首创”榜单不断扩容。“效率还可以再提高,技术还可以更先进,系统还可以更智能。”于新国说道,“下一步将在专业化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改造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在通用干散货码头自动化方面取得新突破,昂首走在全球散货码头自动化前列,为中国港口智慧发展贡献新时代烟台港的更大力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胸怀“国之大者”,剑指“国际领先”,山东港口烟台港“于新国创新工作室”用“山港智慧”提交了全球干散货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国样本”。

于新国创新团队

山东港口烟台港工程技术部部长刘峰表示,未来,烟台港将进一步拓展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控制技术、生产业务一体化管控平台等系统功能应用,加快突破商品车自动化码头等重点项目;聚焦港口绿色转型,加大岸电推广,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用好大气智慧管控平台,助推绿色低碳减排,打造“源网荷储”示范港,为烟台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新动能、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当好烟台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以实干业绩为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再添助力。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屈晨晨)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烟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