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九个部分。文件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央一号文件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操作手册’,农业强了,农民富了,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更好巩固,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方能如期实现。”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表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每个地区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建设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
博山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淄博博山鸟瞰图(来源于网络)
淄博市博山区是孙建博的家乡,是山东享有盛名的一处文化圣地,历史久远,积淀丰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文出学子、工出名匠而著称。曾经,这里的窑(煤炭)、陶(瓷)、琉(璃)三大支柱产业的兴盛,促进了地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其饮食也颇为发达。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博山都是推动省、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省典型的老工业区。这些年来,随着主要矿产资源的枯竭以及受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等影响,博山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何推动博山区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孙建博着重调查研究的课题之一。
日前,博山区召开人大代表助力博山餐饮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与会人员听取了博山餐饮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对当前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人大代表、餐饮业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博山餐饮、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座谈,提出意见建议,为博山餐饮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孙建博在会上表示:“博山菜是博山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齐鲁文化的浸润与沉淀,博山菜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与风采,成为鲁中地区人们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促进博山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博山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十分重要。”
孙建博参加博山区人大代表助力博山餐饮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
从先秦开始,博山就是一个善于烹饪的地方,民间广泛流传着“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饮食美誉。博山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经过世代厨者的薪火相传,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博山菜成为独具风味特色的品牌,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早已享誉盛名,颇受食客们的青睐。
博山菜馔起源于民间,宴席格局上与孔府宴相互渗透,在风情上水乳交融,在格局上一脉相承,故有齐风鲁韵之说,加之与京城宫廷御膳诸多人文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博山宴席的内涵,呈现出京韵鲁味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中菜系,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继承发扬,使已成熟的宴席格局日臻完美。有资料可查的名厨有近百位,老一辈的厨界名宿泰斗,带动促进了博山菜的传承和发展。博山厨师不仅誉满华夏,走出国门的博山籍名厨大师也大有人在。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厨师工作,使以博山菜为代表的鲁菜遍及世界各国,让博山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今天,仍有许多博山籍名厨供职于北京等地,服务于国家高层机构的餐饮活动。更有无数大厨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办起了博山菜馆。博山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中国鲁菜发源地”。
“博山菜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只停步于过去,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研制和销售预制菜的方式,让博山菜走向全国、全世界,从而促进博山餐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孙建博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业内反响十分热烈。今后,预制菜行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理性、蓬勃的发展。同时,预制菜属于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春节期间,博山大集上的美食在央视新闻播出。淄博博山“黄河大集·品游淄博”贺年会暨年货集市推出“博山一桌菜”年夜饭,引起强烈反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博山区现有在册餐饮单位3067家,在业经营共2867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19家,中型餐饮单位68家,小型餐饮单位1337家。主要餐饮类型是大中小型餐饮、快餐店,制作食品品类基本以中餐为主,农家乐性质的餐饮也颇受喜爱。现有注册餐饮类商标219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2家,山东老字号12家。现有在册食品生产企业41家,食品加工作坊23家,包括熟肉制品、腌菜及调味品、糕点类、蜂蜜饮品类、粮食加工等企业。2021年,博山区限上餐饮单位(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全年实现营业额9811万元。餐饮依然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生产类型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长期以来,许多餐饮单位和有识之士致力于博山菜的发展壮大,一直坚持做精做细做好博山菜。以牛肉干、糕点和四四席等为主要产品的山东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淄博博山聚乐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业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学员公寓和原山大厦20多年来不断创新提升博山菜品质,日接待人数最多时达上万人次,受到全国各地到此培训、旅游的宾客的好评,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名厨。博山红叶柿岩里的老颜神美食街,汇集了博山煎包、博山酥锅、博山汆丸子等30余种老博山特色美食,俨然成了本地人回味,外地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圣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多餐饮单位开始涉入预制菜领域,博山特色美食和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博山区池上镇的桔梗就是一个典型。池上桔梗现在年订单种植在4万吨以上,年产值达2.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桔梗生产加工集散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桔梗标准化示范园区。成为韩国的畅销产品,产品占有率达60%。目前,池上的桔梗刮皮点约60余家,5000多名工人大多为中老年农村妇女。桔梗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博山四四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博山区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特色农业、优质农企、乡村旅游等促进了农民增收、乡村致富。良好的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回乡创业,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如今,博山菜的发展无疑将成为博山乡村振兴的又一大突破口。
“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的农民必须要重新组织起来。打造博山菜预制菜产业链已经迫在眉睫,尽快研制出伸手可得、张口可品的预制菜,让其走向全国,成为高铁、轮船、飞机上的热卖产品,这是切合新时代博山乡村振兴的一条好路子。”孙建博认为,鲁菜作为中华北方最具影响力的菜系,一直高举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大旗。以预制菜为契机,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产业链,通过集团化运作,“分餐制”生产,可以带动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从而实现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就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老工业后博山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此次会议还确定了八条对策及建议,政府将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抓住骨干企业发展,激发企业迸发活力。以预制菜为突破口实现博山菜走出去的目标。以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行业整体品质提升。推进产教融合,加强餐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餐饮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餐饮。打造高水平宣传营销平台,提升博山餐饮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博山四菜一汤(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孙建博还建议:将博山菜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认真写成报告,积极向上对接,努力赢得有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引进人才,拓宽市场,创新发展。要以园区建设为中心,从周边农村引进原材料,吸纳剩余劳动力融入到种植养殖、研制生产、推广销售等过程中,实现多途径就业,保障民生,推动乡村振兴。要传承鲁菜文化,讲好鲁菜故事,打响鲁菜品牌,出版和发行系列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博山菜品牌的知名度。要推进产业化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做大做强博山餐饮产业,打造博山菜一流品牌。要以党建为引领,树立“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念,攻关破题,推进博山菜产业化发展成为现实。多措并举,聚力突破,努力打造预制菜推动乡村振兴的博山模式,推动博山高质量发展。
老颜神博山预制菜(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东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