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突出“海洋”的味道,青岛走出“国际范儿”

突出“海洋”的味道,青岛走出“国际范儿”
2023-06-05 09:49: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宋君有着山东人普遍的特点,性格豪爽,身材魁梧,30多岁的他自去年从北京毅然辞职回到老家青岛后,便开启了他的创业生涯,成为市南区一家名为“迪卡迪卡餐饮店”的个体工商户老板。

“迪卡迪卡的意思是低的卡路里,同时带有运动、舞动的感觉。”宋君说,之所以瞄准轻食、简餐这一赛道,主要是因为他发现很多青岛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非常注重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油大盐的口味正在被很多人所抛弃。“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健身人群和城市的白领、金领,其中也有不少外国人。可能因为青岛是老家的原因,觉得青岛和北京同样具有活力,甚至还多出一份‘海洋’的味道。”

图片

正是这份“海洋”的味道,让青岛这座海滨城市走出了国际范儿。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青岛提出的总目标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在“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即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在去年10月,青岛市正式印发实施《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要求,制定了125项重点领域的工作任务。同时,编印了《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22/2023年)对标案例指导手册》(以下简称“《对标案例》”),汇编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城市对标案例88宗,为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提供了对标和借鉴。

要走国际范儿的青岛,如今成效几何?

现代产业落地生根

“这是我们为山东港口集团打造的,基于Handle技术的产业园区数据底座,这涵盖了从产业源头到消费B端、C端全链条。过去的港口只能接收来自船舶或接收货物的单位提供的单方面信息,而现在的港口,可以接收从产业链源头到消费末端各方面的信息,这就凸显了港口作为贸易枢纽的重要地位。”网根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根青岛”)副总经理汤子锐介绍说,这正是工业互联网园区一体化的应用场景之一,通过Handle技术搭建全球的“数据高速通道”,串联起整个产业链条后,包括消费端在内的链条上的所有环节不仅能实现产品追溯,还能实时获取价格、产量等多种数据,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不仅产业提高了效率,而且实现了转型升级。

“例如一个商场想要进口一批牛肉,但目前的技术手段商场很难找到性价比高的产地,因为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比较高,而通过Handle技术打造的数据底座,上下游就可实现有效供需对接。”汤子锐说,“相当于我们用统一的技术、编码和标识,给大家建了一个国际化的群。”

图片

不仅仅是山东港口集团已经学会“上网”,在青岛,海尔、丰田、盈佳电子等各类企业也都已身染“网瘾”,而“工业互联网”这一标签更是深深烙在了青岛下辖的胶州市。据了解,目前胶州市已培育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智能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60条自动化生产线,累计获评100个青岛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而青岛市更是喊出了要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口号。截至目前,青岛市垂直行业平台梯队已经覆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家具、汽车、印刷等重点领域,累计上线平台40个,服务企业近9万家。

汤子锐表示,全球有12个Handle根节点,中国根节点按照“一主三辅”的规划,建设位于北京的主根节点,以及分别位于青岛、长沙、香港的三个辅根节点。作为构架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Handle全球根节点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战略资源。“Handle技术不仅可以涵盖目前传统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定义任何数字空间中所有数字对象的信息,相当于全球的数字空间信息都有了公认且永久唯一的数字身份证,这就让数字跨境交易、共享等具备了可实现的基础。而工业互联网只是Handle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之所以能落地青岛,就是看中青岛乃至山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Handle即数字对象标识符,由TCP/IP联合发明人罗伯特`·卡恩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功能在于赋予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唯一身份。随着Handle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为了推广其国际化应用,CNRI于2014年与国际电联(ITU)联合发起成立DONA基金会,并将与Handle相关的技术专利和管理职责全部移交DONA基金会。作为成立于瑞士日内瓦的非政府间、非营利性国际组织,DONA基金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管理和协调Handle的全球注册及解析服务。

国际化创新平台扎堆

“我们A轮刚刚融资了几千万元。”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航海”)董事长姜海鹰在电话的那头显得非常高兴,这一轮的融资是由同创伟业领投,山东人才基金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船舶智能航行与船舶电力推进相关技术、系统的进一步研发和市场开拓。”

姜海鹰介绍说,智慧航海主要致力于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公司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航运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先行者、实践者。

“由于水运行业的高风险性,加之日趋高涨的人工成本,货运船舶的无人化发展将成为趋势。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公布了智能航行船舶的法规推进计划,2024年智能船舶安全规则(《MASS CODE》)问世,2025年推荐实施,2028年强制实施。这将进一步加快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姜海鹰说,从全球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和韩国、日本、挪威等国家一样处于发展前列,整体处于同一起跑线,而在船岸协同技术方面,我国则领先于其他国家。

“我们已经全自主实现了集辅助驾驶、遥控驾驶、自主航行三种模式的全功能智能航行系统。技术层面,现在船舶初步达到了进出港、靠离泊依靠人工操作,开阔水域则自动驾驶的能力,这很像目前民航飞机的操作模式。”姜海鹰说。

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智慧航海却承担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及“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重大项目,承担建造并运营了目前全球最大吨级的智能航行商用集装箱船“智飞”号,参与《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等级划分与技术水平评定》等多项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在智能船舶领域形成发明专利方案500余项,实审150余项,已获授权66项,并获评“航运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

“我们的‘智飞’号货船可装载316个标准集装箱,已经率先实现了商业运营,它主要航行于青岛到董家口和日照航线。”姜海鹰说,“从技术层面来说,智能航行技术已经初步具备有限条件下无人驾驶的能力,但是受限于法规和标准,无人航行还处于试验测试阶段。国际海事组织也在积极推动船舶智能航行的合法化进程。另外,我们现在已经接了12条船的智能航行系统订单,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应用前景比较乐观。”

图片

在青岛,类似智慧航海的公司并非一家,甚至可以说是正在扎堆。2012年,青岛市启动了“青岛蓝谷”这个中国唯一、以海洋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2016年,青岛蓝谷还被写入“十三五”规划。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首站就来到蓝谷视察,对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科研、海洋经济作出重要指示。

青岛蓝谷先后引进、建设了全国唯一、世界第七个海洋国家实验室,全国唯一、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共28个“国字号”科研机构,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5所高等院校在这里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0余个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在这里落户。引进各类人才12000余人,其中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70余人。

蓝谷被寄予厚望。山东省明确提出要“支持青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青岛蓝谷打造国家级园区”;2022年3月,山东省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中,蓝谷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被纳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行动”;2022年4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蓝谷作为发挥引领作用的“双核”之一,“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国际门户枢纽持续发力

产业发展与深耕创新让青岛经济越发强壮,而要实现国际化,交通便利性则是应有之义。

近日,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对外发布消息:为方便旅客出行,青岛机场持续加密至日韩航线,5月份日均往返日韩13班,预计7月份每日可达19班。而这无疑让中日韩的经济往来、人文交流更加畅通和便捷。

图片

正在发力的不仅仅是青岛国际机场集团。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青岛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方面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畅通海陆空铁通道。在海运通道方面,打造“一带一路”“RECP”优势航线族群,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直航航线总数超过210条;航空通道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通航航线达到194条、通航城市127座;公路通道方面,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等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潍坊至青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给青岛再添一条西向大通道;铁路通道方面,现有内陆港31个、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0条,海铁联运优势和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全球航运中心综合实力青岛排名第15位,其中港口条件排名全球第3位,2022年全年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6.58亿吨、2567万标准箱。

三是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06家,其中最高等级5A级11家,总数居于全省前列;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中外运(上合)智慧物流产业园、成龙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等4个大项目竣工投产。

在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青岛多项重点指标领先。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4位,外贸吞吐量保持全国港口第2位,带动青岛市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稳居全省首位;海铁联运量蝉联全国“八连冠”;中欧班列开行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首位,成为青岛外贸“超级带货王”。

在港口效率方面,全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第9次刷新世界纪录;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创出桥吊单机效率最新世界纪录;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每自然箱降低能耗50%。在航线密度上,青岛港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创新“水水中转”新模式。

图片

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市海港货物吞吐量65753.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67.2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972.0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万吨;公路旅客运输客运量1711万人,旅客周转量128148万人公里,货运量26696万吨,货物周转量6988453万吨公里;铁路旅客发送量1230.11万人,旅客周转量308910万人公里,货物发送量8622.22万吨,货物周转量819088.69万吨公里。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窦静、夏雁青)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