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麦收时节,这两天,德州多地开放政府大院等公共场所为群众晒粮的做法,被广大网友点赞。
平原县王庙镇的做法被德报新媒体报道后,获得好评如潮。
除了平原县王庙镇,全市还有很多地方也开放了公共场所。
武城县各镇政府大院都对村民开放。
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开放党建联合体免费为群众晒粮打场。
陵城区开放1297处镇公共场所供农民晒粮。
向农民敞开大门,为“抢收”的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应急”之举看似微不足道,却让群众感受到“被政府放在心上”的温暖,点滴小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为政作风的好坏,也照出群众评价干部的标准,正如德州日报发表的评论那样,“开院晒粮”晒出的是为民初心。
附全文:
“开院晒粮”晒出的是为民初心
麦收正酣时,我市多部门、单位为方便群众晾晒小麦频亮实招:从平原王庙镇贴出的“政府院内可以晒粮”的条幅到陵城区开放13个乡镇政府大院;从禹城部分社区允许群众晒粮到乐陵市杨安镇开放派出所大院。单位不同、场地各异,却不约而同地向农民敞开大门,为“抢收”的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应急”之举看似微不足道,却让群众感受到“被政府放在心上”的温暖。
“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接地气办实事,有温度有热度”“这样的政府才是人民的依靠”,社交平台上评论如潮,网友纷纷对这些为民服务举措大加赞赏。
政府一心为民、干群良性互动,让人们看到,晒在阳光下的,不仅有金黄的麦子,更有党委政府的拳拳初心、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点滴小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为政作风的好坏,也照出群众评价干部的标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群众”放在心里,做到“群众事,无小事。”一件又一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条棉被也可以分半条给老百姓”这样的小事,让人感受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沂蒙人民“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冀鲁边区抗日“没有群山掩护,人民群众就是最大的‘靠山’”的感人场景。
一滴水可以照射出太阳的光辉。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委政府只要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儿当成头等大事儿,倾心为民解困,就一定能拉近干群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比如“三夏”期间,既要敞开大院让农民晒麦子,也要聚焦群众实际需求,针对粮食生产的痛点难点堵点,做好机械保障等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全方位维护农民利益。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检验教育成效就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各级党员干部唯有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内化于心、践之于行,拿出更多的耐心细心体察民生冷暖、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以最大的诚意和真心对待群众小事、办好为民实事,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凝心聚力。(文/胥爱珍)
(来源:德州日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