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青岛市委书记与10位企业家座谈:尊重企业、支持企业、服务企业

青岛市委书记与10位企业家座谈:尊重企业、支持企业、服务企业
2023-08-06 09:26: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企业信心,青岛持续加码。

8月4日,青岛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强调,要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营造尊重企业、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立刚、张国防、于永烈、黄永辉、聂奕、肖迪、贾蕊、荐世新、谢立军、江南等10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吸引培养人才、发展重点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提出意见建议。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阳光雨露,尤其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营商环境作为“确定性”,为企业尽可能“抵挡”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做好要素保障,让企业能够坚定信心、放开手脚在高质量发展中一马当先。

图片

在青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就明确提出要“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更加注重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敢闯、敢干、敢投”。此时此刻,青岛用“最高配置”与企业座谈,既是了解企业需求,让工作落实更加精准,同时也是为全市企业提振信心,鼓励支持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实绩。

1

为什么是这些企业?

本次参加座谈的企业,“覆盖面”比较全面。10位企业家分别来自汉河电缆、明月海藻、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海泰光电技术公司、华芯晶电科技公司、华润置地(山东)公司、中创物流、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健力源餐饮公司。

图片

健力源中央厨房预制菜工厂效果图

从企业性质来看,既有民企,也有国企央企;从行业来看,既有制造业也有服务业;从所在领域来看,10家企业中,既有电线电缆、物流、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企业,也有来自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的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既有颇具潜力的“小巨人”,也有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如果要总结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那就是“增量”,这些企业都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代表,从上半年青岛的“成绩单”中,就能找到“证据”。

上半年,青岛经济拉动力最强的外贸领域,增速高达9.2%,其中保税物流进出口869.9亿元,增长35.7%,成为显著拉动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90.4亿元,增长28.2%,是重要的动力源。作为青岛跨境电商集聚区的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以提供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的中创物流,都是重要的基础支撑、拉动力量。

图片

消费也是青岛上半年发展重要的拉动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8%。而华润置地旗下的万象城,正是青岛目前人气与营业额的头部商业综合体,是青岛消费发力的一个关键支点。

不过,从青岛的城市定位来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拉动力,还是在制造业上。从上半年数据来看,青岛的制造业依旧保持持续回升的态势,但5.4%的增速也说明发展依然承压。

图片

从本次座谈的企业数量来看,制造业企业占到半数以上,也能看得出青岛对制造业的重视。这当中,既有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这种龙头企业,用大体量承担着“大增长”的任务;有明月海藻、海泰光电、华芯晶电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成为突破发展的“新动能”担当;也有以汉缆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这是青岛动能转换的主战场。

宏观来看,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池,就是24条重点产业链,在这个动能池中进一步细分,就是产业链串联下的一众企业。本次参会的企业,只是青岛企业群体中的代表,而根据这些企业意见进一步优化的青岛营商环境,惠及的则是全市企业。

2

着眼企业所需,精准优化营商环境

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青岛再一次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今年,青岛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重点工作,提出要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三条线”。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是贯穿“三条线”始终的“攻坚战法”,是做好全局全链条工作的底层保障。

针对服务环境,青岛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眼下,青岛正全面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超过99.5%;

针对要素环境,青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大力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评价营商环境的优劣,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建设是第一标尺,企业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是第一准则……

图片

就在8月2日,青岛还在“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

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要整合优化全市各类涉企服务平台,在八月底之前统一为政策发布兑现、企业融资服务、企业诉求办理三大平台,形成平台流程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推动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实现对企服务的从“有”到“优”,“化繁为简”。

营商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因此青岛明确营商环境工作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实体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质量,引进建设了多少大项目、好项目;以企业和群众的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和群众的感受为第一感受——也就是说,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创新有没有效,要在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的发展主战场上予以验证:

今年上半年,青岛387个2023年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984.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87.8%,超时序进度37.8个百分点;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3526亿元,增长10.4%,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8个,同口径同比增长16.7%。

3

营商就是赢商

粗略统计,今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一词出现183次,平均每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出现6次,频率颇高。

例如,北京就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打掉”隐性壁垒,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成为上海市政府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195条任务举措;深圳则在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突出强调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

青岛今年出台的《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则明确了聚焦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目标,深入开展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六大专项提升行动”的青岛路径。

图片

在这个“底层逻辑”指导下,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紧紧围绕着项目这个关键点。

今年,青岛完善提升“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调度平台”,盯紧2023年的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和专项债项目,继续实施并联审批、定期调度;在市场准入服务上,实施证照联办审批,拓展证照联展联用范围;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区市的业务指导,为企业开办、市场准入、项目开工、公共资源交易等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项目,通过帮办代办、告知承诺、施工许可“零材料”办理等方式,在黄岛陆域2个标段取得中标通知书当日,就拿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仅12天后,海域4个标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也办理完成;

海尔生物医疗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获批后,仅用了11个工作日便完成了从土地合同签订到获得施工许可等一系列手续办理,拿地即开工……今年上半年,青岛省、市重点项目施工许可完成率88.6%,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图片

项目之中,根植的正是城市的发展信心。

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强则城市强。青岛正在用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充分迸发创新创业活力,共同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青岛动能”!

(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