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打造更优法治营商环境,德州制定40个检察长“一把手”项目

打造更优法治营商环境,德州制定40个检察长“一把手”项目
2023-09-28 09:22: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年来,德州市人民检察院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9月27日,德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石青,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新闻发言人范树林,市检察院新闻宣传办公室负责人高忠祥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检察院着力融入服务德州“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以营造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着力点,谋划制定40个检察长“一把手”项目,全力推进德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

高度重视全面推进

市县两级检察院均成立以检察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营商环境办公室,制定实施意见方案18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14个,检委会专门研究重大涉企案件23件。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媒体发布会3次,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5次,了解企业发展诉求,正确意见建议40余条,制定针对性举措21项,逐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时限,确保问题逐一有效解决。市检察院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对基层院工作评价和检察长述职内容,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推进讲评会,晒落实进度、晒推进举措、晒工作成效,合力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督促强化责任落实。

双向对接精准服务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开展进企业法治宣讲、带案送法等活动60余次,出台《德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服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向企业发放《法治体检项目表》,收集涉企案件线索,在市县两级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涉企专门窗口,以“私人订制”的“检察处方”,解决企业发展“痛点”“堵点”。

主动对接职能部门。

与市工商联等部门联合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公开听证、检察开放日等活动8次。与公安、法院建立涉企案件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在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检察工作站,选派5名检察官驻点值班,提升服务质效。

能动履职依法护航。

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4件22人,建议行政机关移交3件3人。深入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帮助24家“带病”企业“司法康复”,经合规整改后的企业营业额和纳税额同比分别上升6.7%和18.6%,稳住就业岗位3719个。办理涉企民事监督案件276件,力促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52件。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

联合市工商联等17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调研、宣传培训等机制。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优势。

选聘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44名组成专家库,建立合规教育基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平台,实现专家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由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

跟踪督促落实成效。

针对发现的监管漏洞和普遍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4件,帮助企业排查风险点198项。与行政监管部门、第三方监督员协作建立跟踪回访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机制落地见效,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发展可预期。

下一步,市检察院将创新提升全方位法治保障支撑,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坚持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持续落实《德州市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抓手,为服务保障德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检察力量。

答记者问

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措施》,请问出台这些措施的初衷是什么?

石青:

锚定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是德州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市委《若干措施》,全面对标《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意见》和《德州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职责定位,牢牢把握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德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措施》,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以五大方面20项具体举措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请问在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中,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范树林:

一是聚焦专项活动。

今年以来检察机关结合全市实际,先后组织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涉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6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9件,磋商14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8件,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地面积1000余亩,拆除侵占河道非法建筑12处,清理违法侵占河道31.2公里,修复受损堤防5处,清理生活垃圾、固体废物2900余吨。

二是聚焦跨流域协作。

市检察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德州河务局、德州黄河河务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会签机制意见2个,推动建立“流域保护发展+行政执法+检察保障”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京杭大运河沿线七市协作配合机制,为打造“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名片提供有力司法保护。推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示范基地(齐河)出成效、树品牌,办理生态修复类公益诉讼案件23件,收到生态修复基金170余万元,补植复绿200余亩,放流鱼苗10万尾,为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是聚焦公众参与。

在全省率先成立公益诉讼“益德益心”工作室13个,聘任各领域特约监督员52名、招募志愿者1000余名,通过协助履职、志愿服务,提供公益诉讼线索106件,参与办理案件35件,有效延伸了公益诉讼法律监督触角。在市电视台、电台开辟“检察公益诉讼进行时”电视节目和“公益诉讼检察行”广播栏目,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集约化、多元化“大公益”保护格局,建立了一支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智囊团”“督察员”“宣传员”队伍。

今年是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一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是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环。请问市检察院是如何保障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的?

高忠祥: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夯实知识产权检察履职基础。

市检察院将知识产权集中统一履职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德州市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工作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抽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骨干50余人,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办案组,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建立集中分案管理机制,确保知识产权案件快速流转办理。利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及时受理督办知识产权案件举报、控告和申诉,建立办理绿色通道,在服务市场主体中彰显检察温度、释放司法关怀。

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产权检察履职合力。

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完善联席会议、案件通报、疑难案件会商等制度,会签《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合作框架协议》,统一执法思想和司法尺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与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协作,落实《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创新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建立健全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检察工作站,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案件线索举报投诉、普法讲座等服务。

三是创新办案模式,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履职质效。

健全知识产权案件“一案四查”和“一案三评估”办案机制,创新“检察官+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办案模式,推进技术调查官人才库建设,建立全链条辅助办案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民事执行专项监督工作”“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专项工作”“行政非诉执行专项监督活动”,严厉打击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经营信息等领域知识产权犯罪,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企业商业信誉、产品信誉的刑事犯罪,加大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企业的保护力度。强化对技术类案件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积极稳妥拓展知识产权公益保护,着力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

(来源:德州发布)

(责任编辑:孙倩倩)
关键词:德州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