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南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造黄河下游4000平方公里温带森林绿网

济南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造黄河下游4000平方公里温带森林绿网
2023-09-29 09:10: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以执法监管为抓手,自然资源安全底线更加稳固。启动智慧生态黄河项目建设,推动监管执法智慧化、高效化。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两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市级卫片执法工作,全面推广“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场景应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切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创新建立“纪行衔接”机制,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偷采盗采山石资源行为,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无废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印发《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制定12个领域的“无废细胞”创建指南。积极深化工业固废管理,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搬迁改造、关停腾退老工业区企业80余家,打造钢铁等行业“无废化”发展示范。着力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不断优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撤除零散不分类投放点2.3万余处,设置分类投放点1.5万余处。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全量焚烧。探索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机制,已初步构建起统一投放、专业运输、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搭建智慧生态黄河平台

与黄河流域九省区互动联动

近年来,济南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多措并举补短板、强监管、促提升。对217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明确管理要求,盯紧排污口、倒逼岸上治理。以沿黄区县为重点,强力推动雨污混流、黑臭水体“两个清零”,推动济南东站污水处理厂等城镇污水厂提前完成准四类提标改造。搭建智慧生态黄河平台,与黄河流域九省区互动联动,整合监控视频1.7万路、汇聚生态环境数据82亿条,实现黄河流域68个重点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和114个干支流断面水质的自动实时监测,从空气、水体、生物等多维度构建了从三江源到入海口的生态环境云图。

济南市聚焦183公里黄河济南段,组织编制了《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规划》提出“黄河-泰山-徒骇河”山河统筹的生态保护实施路径,打造黄河下游约4000平方公里的温带森林绿网。济南市将持续推动黄河生态风貌带近期实施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济南黄河绿色生态廊道。聚焦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编制完成《济南市国土空间综合交通战略规划》,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引领、轨道交通为骨架、公路交通为经脉、水路交通为补充、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客货运交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济南市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全域大视角强化全市林地、湿地、绿地等生态空间功能,纵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攻坚,2024年,完成森林质量提升6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疏林地补植及退化林修复1.6万亩。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2024年-2025年持续实施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开展济西、玫瑰湖、雪野湖、王家坊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提升。

“十四五”以来,济南市先后建成投用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1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厂,目前已形成“东西南北中”处理新格局,济南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截至目前,日处理能力已突破万吨。创新建筑垃圾治理模式,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目前,济南市已建成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5处,装修垃圾分拣处理中心运行2处,另有3处正在建设中。

来源: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济南市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